第五百五十二章盛世,如初见(正文终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经商,严格僧道的度牒管理发放,同时对僧道尼犯法一律严惩不贷.
    长子齐王李承平到底还是走了牛角尖,带着不少大臣在朝堂上谏言,并跪在太极殿的门前请求皇帝废除这些法令。
    李元徽大怒,将之贬谪为东莱郡王,令其迁居洛阳。后来因为慕容皇后病重,才把他从洛阳召回来侍疾。
    兴明十三年,春,刚过了上元佳节。
    慕容皇后的病情越发严重了,这位跟着李元徽从少年夫妻走过数十年时光的贤后,已经到了弥留之际。
    “四郎,我现在是不是很丑啊.”
    “四郎,承平心地质朴,他不如承道聪明能干,多担待他,不要立他为太子”
    “伐折罗也没有当大官的能力,你让他做个富贵闲人就好.”
    “四郎,不知道有没有来世了.”
    偌大的寝宫之中只有夫妻两人,已经病入膏肓的慕容皇后早就形容枯槁,靠在丈夫的怀中,说话也有些有气无力。
    李元徽则早已哽噎的说不出话来。因为他怀中的人已经没了气息。
    十三年二月,皇后慕容氏崩于长春宫,李元徽悲伤的不能自已,谥号“昭穆”,归葬于李元徽为自己和皇后准备的“季陵”。
    十四年初太尉张坚病逝,秋太傅郭寿存病逝,太保赵翊等一众文官武将陆续离世。
    李元徽下诏,造凌烟阁,绘有功臣画像,共三十六人。
    排位第一者,司徒、车骑大将军、吴国公朱德裕。
    第二位,司空、赵郡王、征北大将军、并州都督李怀真。
    第三位,太傅、尚书令、楚国公郭寿存。
    第四位,太尉、骠骑大将军、幽州都督、镇国公常雁衡。
    第五位,太尉、镇军大将军、扬州都督、魏国公张坚。
    第六位,特进、抚军大将军、兵部尚书、梁国公李青莲。
    第七位,太保、征西大将军、秦州都督、陇西大都护蒋国公张镇恶
    其后依次为,李药师、窦琮、于中亨、薛仁美、宇文萧、李珩、李百室、窦奉节、罗士襄、徐乾德、刘伏威、慕容三藏、萧释之、陈、侯俊、段雄、薛万彻、裴行严、娄浚、李青莲、王佛保、段武达、谢叔方、尉迟敬德、韩全、赵炯、刘政会、独孤颍、张谨。
    共三十六人。
    其中朱德裕和张坚、常雁衡、李药师和郭寿存已经被预定为配享太庙的人选了。
    兴明二十三年,吴朱德裕病重,李元徽亲自去往探视。
    双目已经有些浑浊的朱德裕一见到李元徽,眼神就亮了几分。
    李元徽戏言道:“大和尚,可是找不到路了?”
    病榻上的老朱硬是扎着坐起身来,“郎君,延福寺怎么走啊。”
    “跟我走就是了。”
    “好,如净多谢郎君”
    两人这一番对话,让随行的皇子皇孙,文武官员,以及朱家人,全都摸不着头脑。
    是日夜,彗星坠地,吴国公朱德裕病逝,享年七十六。他这一生在外人看来尤为传奇,生于微末,做过和尚,然后成为李元徽江淮初创团队的一员,最后位极人臣,溘然长逝。
    做了二十四年皇帝的李元徽在宫中望着天空的一轮明月突然有些感伤,人都想活的久一些。
    六十多岁的李元徽对此尤为感念。他的身体很健康,耳聪目明,还能奔马驰射。可是当一个个的亲人,伙伴,朋友,甚至敌人全都故去之后,未免有些孤独之感。
    虽然灵魂来自后世,但他早就融入了这个时代。
    他建立的功业超过了绝大多数的帝王,开创了一个大多数人能吃饱饭的盛世,打下了一个大大的疆域,大唐在他的治下四海臣服,万邦来朝。
    西域诸国和草原各部为他上尊号“天可汗”。
    这天夜里,李元徽睡得很好。梦里他好像回到了五十年前的长安。
    那年他十四,刚来过的第一个年。
    阿耶刚刚封了唐国公,头上还都是黑发,三哥刚刚成婚不久,三嫂是薛家的姑娘。好几年没看见的大姐和姐夫,大哥很严厉,二哥还是意气风发的长安公子,嘲笑他的射术不精。
    迎面走过来的是来长安送礼的张坚,他生和张飞一样,虬髯张须,威武不凡。还是如净和尚的老朱,头上还都是青茬,一脸的憨笑。
    还有在自家做客的老刘,大清早的就跟外面射箭.
    梦里,突然过来一个小孩,留着索头编发,拉着他一路向前走。
    突然下起了雪,一个身披白色狐裘身形高挑的女子站在哪里,额头上还有一朵梅花妆。
    她笑颜如花,惊艳了时光。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