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汝妻子我养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是血海深仇的境地,仇人见面,当是不死不休。
    其次张绣是搬出一二诚意,给那名唤作张任的蜀军骑将看,他唯有和追杀的凉州骑卒厮杀的越惨烈,张任才会对他给予信任,刘益州那边,也才会接纳下来他。
    “疯了,疯了。”夏育面对癫狂的张绣,他生出了退缩的心思,本来他是想远远的吊着张绣一行便是,既不贴身,也不远离,等到郭汜大部人马快赶上的时候,再上前纠缠住张绣。
    但张绣愈行愈远,再往前只怕会碰到蜀兵,他们就不太好追了,于是他奋力追逐了一波,想着纠缠住张绣,拖到郭汜领着大队人马到来。
    可眼下的情况,怕是郭汜还没有赶来,他们就被张绣杀散了。
    这里不得不提,他在同张绣一行骑交上手后,没有了张绣所部遮挡视线。两军乱战之际,斜刺里竟是看到了张绣的后方有千余掠阵的骑卒,一个大大的张字大纛,竖立在骑士队伍当中。
    不用想也知道,这是蜀兵的骑卒。
    只是蜀兵的骑卒看起来没有参战的想法,只打算坐山观虎斗,想让他们凉州人自己厮杀一场。
    这也是夏育一行千余骑能同血怒的张绣纠缠厮杀的缘故,不然蜀兵只要有一二动静,向前突阵一段距离,他们就得落荒而逃了。
    但是越是怕什么,越是来什么,只见蜀军的大纛突然移动了起来,千余蜀兵骑士分作数队,前部百余骑士向着他们冲杀而来。
    见此情形,夏育顿感重压,或许他可以拼死缠斗,直到郭汜领着大众到来,但拖到那个时候,只怕他麾下人马所剩寥寥了。
    而作为一名将领,他麾下的亲族子弟部曲,是他的立身之本。
    “撤……撤……”夏育朝着高硕大喊了一句,同时也是招呼他手下的骑士,连声呼喊下,他手上的动作也没有清闲下来,调转马头就此向东方狂奔而去。
    闻言,正在厮杀的高硕一时间有些懵然,但他很快就醒悟了过来,同样是拨马就走,夏育既然都走了,他自然不会留在这里。
    来的快,走的也快,夏育和高硕所部,并不是没有章法的撤离,在留下数十名断后的尾巴后,二人领着麾下部曲往东而去。
    在张任和张绣和合力,经过一通秋风扫落叶般的畅快后,夏育和高硕所部留下的敢死队全部被挑下了马头。
    “张将军,东方烟尘大起,不可轻追。”张任在张绣卖力厮杀的表现下,对张绣归降一事,十分有了八分的可信,因此他止住了想去追杀夏育和高硕的张绣,避免张绣冒进出现什么闪失。
    “是。”张绣拱手应诺,做出一副唯命是从的安分模样。
    到了这时候,张任和张绣麾下的士卒才放下了对彼此的戒备,毕竟有一句俗话,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窗,一起下过乡,是达成互信、生出友谊的最好手段。
    随即两队人马向着西方行去,这里张任打马经过前面张绣引军厮杀之际,留下的五十余骑,见到了这五十余骑中护卫的两个人,一个是国色天香的妇人,一个是略显富态的文士。
    张任没有去追问什么,他只平淡的扫过一眼,就打马西去。
    ……
    五丈原,蜀军大营。
    “张济为李傕、郭汜所杀,张绣前来归降?”刘璋有点发懵,张济不久前向他请降,这还不到日,张济就死了,这让他有些难以置信。
    好好的人,怎么就死了呢?
    虽是有些不敢置信,但刘璋心中却是有些庆幸,以张济当下的身份-——天子刘协授予张济骠骑将军一职,虽然是朝廷滥发官爵的缘故,可总归还是朝廷颁下的正牌子骠骑将军。
    骠骑将军,说起来比起刘璋现在的监军使者、领益州牧的职位是胜出的,若是张济真的归降于他,他倒是不好给弄出一个合适的位置给张济。
    因为名义上,张济的职位是高于刘璋的,但实打实的权柄上,却是刘璋远胜于张济,官小而权大,官大而权小,这是怎么个事。
    说起来,刘璋对张济的生死倒是不太在乎,张济死了就死了,没有什么可惜的,他在乎的是前来归降的张济之侄张绣。
    张绣可是一员骁将。
    张绣第一次归降曹操时,因曹操纳了张济的遗孀,张绣怀恨之下,忿然兴兵,致使曹操失去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
    这里曹安民和典韦倒是其次,长子曹昂的死,对曹操的打击不可谓不大,一则曹操和丁夫人决裂,二则是在曹操四方征战时,失去一个最适合替曹操坐镇中央的人物。
    而第二次张绣听从贾诩的劝告,归降了曹操,官渡之战,张绣力战有功,接着张绣跟随曹操在南皮击破袁谭,食邑增至两千户,当时天下户口剧减,十户才留下一户,将领中封邑没有达到一千户的。
    作为一个降将,又是同曹操有旧怨,张绣凭借着一手的战功,竟是鹤立鸡群,食邑两千户,可见张绣的本领和武艺。
    只是可惜的是,魏文帝曹丕没有汉光武刘秀的气度和雅量,张绣数次被曹丕怒骂:“君杀吾兄,何忍持面视人邪!“张绣心中不安,不得已被隐诛,而张绣的儿子张泉,不明不白的被卷进了魏讽谋反一事中,当做魏讽的同党诛杀了。
    父子二人,皆不得善终,也无怪乎曹魏不得一统天下。
    “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刘璋不免念叨起了陈寿给曹丕的评语,在陈寿一通春秋笔法下,堂堂魏文帝曹丕被贬损的不成样子。
    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这些都不用看,是一通客套话,就像是因为学生调皮,老师请家长,当着家长的面,老师不会直接批评学生,而是先铺垫一下,说这个学生聪明是聪明,但是……但是之后才是真正的评价。
    用在曹丕的评语中,老师口中的但是,即是那一个“若“字,若者,假如也,假设也,也就是曹丕都没有“若“字后面的东西。
    大度,公平,顺应天道,德播天下,这些曹丕通通没有,反向说明了曹丕为人小气、促狭,心胸狭隘,德行不足,是以曹魏祚短,不亦宜乎。
    一念至此,刘璋甩开杂思,他踏出中军大帐,向着辕门踏去,前来归降的贾诩、张绣一干人等,此刻正于辕门处等候着他。
    “凉州贾诩,见过刘益州。”
    “凉州张绣,见过刘益州。”
    贾诩在前,张绣在后,错开一个身位向着刘璋施以拜礼。
    “张骠骑头颅何在。”刘璋没有答话,他问询了一声张济。
    闻言张绣有些发愣,他在想是不是该将他叔父张济的头颅拿出来,毕竟张济死状惨烈,不宜显露。
    但面对刘璋的命令,张绣斟酌一二刻,还是将张济的头颅拿了出来,解开包裹着的布帛,展露出张济死不瞑目的惨状。
    “本意同骠骑共襄义举,诛杀李傕、郭汜二贼,不意二贼狡黠,骠骑中途亡命,悠悠苍天,何薄于骠骑也。”
    刘璋一通话语,感人肺腑,他伸出手,不避血污,遮盖上张济死不瞑目的双眼。
    “但请骠骑瞑目,我定当诛杀李傕、郭汜二贼,以二贼之首级祭奠骠骑,至于骠骑之妻子,我当养之,不使骠骑于黄泉之下生忧。”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