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嗯,也好。」
刘珏没有否认,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再度看向众人时,已经恢复了天子的威严。
「先帝驾崩,今日召集诸位大学士前来,是为了商定先帝的谥号以及庙号。」
「诸位大学士请各抒己见吧。」
如今的内阁大学士,分别是司马懿丶杨修丶徐庶丶庞统丶法正丶鲁肃以及荀攸。
郭嘉早在二十年前就去世了,贾诩也在五年前去世,空出来的两个席位就由徐庶和庞统递补上了。
至于荀攸,他的上位则经过了漫长的时间。
毕竟他曾经是从逆的罪臣。
不过因为刘协选择宽恕了他们这群罪臣,所以他也得以继续留在朝廷,最终凭藉自己的能力,在诸葛亮告老之后成功进入内阁。
而今日要商议的主题,就是关于先帝的谥号以及庙号。
其实这个问题礼部的官员们已经争论许久了,却始终没能拿出个结果。
毕竟这位天子的功绩实在是太大了,既光复了大汉,又开创了建安盛世,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做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所以怎麽拟定谥号和庙号是个相当困难的事。
而且这关系到皇帝的身后名,必须要慎重。
荀攸沉吟许久,缓缓开口道:「陛下,先帝谥号如何还有待商议,但先帝之功绩,『太高中世』四大庙号,可占一『中』字。」
「中祖也,谓承前启后,复兴宗庙之主,其德足以绍述先业,功足以振起衰微,故称为中祖。」
「故而臣以为,定先帝庙号为中祖最为合适。」
「太高中世」为最顶级的四大庙号,其中「太」和「高」这两个庙号,都只有开国皇帝才能拥有。
而「世」这一庙号,多落于中兴之主的头上,如光武帝刘秀便是世祖。
「中」这一庙号最为难得,因为需要国家两次衰落后又再度兴旺崛起,而这也与先帝刘协的功绩最为吻合。
所以在荀攸看来,没有比中祖更合适的庙号了。
荀攸的这一提议得到了其他几位大学士的认可,鲁肃丶法正丶杨修均觉得这个庙号没有争议。
「太师,您觉得呢?」
刘珏看向诸葛亮,向他问道。
诸葛亮沉吟了片刻,然后才缓缓说道:「陛下,以先帝之功绩,自然是当得起中祖庙号的。」
「关键是谥号,该取何字?」
庙号容易定,谥号就难了。
庞统闻言说道:「这是礼部拟定的几个谥号,请太师过目。」
他说着起身将一张纸送到诸葛亮面前。
诸葛亮低头看了一眼,见到上面分别写着「昭武」「宣武」「文昭」等等等等。
而这时徐庶在一旁说道:「我以为,『昭武』二字合适。」
「陛下平逆贼,定天下,开新政,令我大汉空前强盛,此等圣德通达,当谥『昭』。」
「太师觉得如何?」
昭字意为「圣闻周达」,即君主具有广博的智慧丶卓越的声望,并能将德行与政策通达四方。
《逸周书·谥法解》提到「圣闻周达曰昭」,强调君主在治国理念和道德教化上的深远影响力。
武则代表「克定祸乱」或「威强叡德」,即通过武力平定叛乱丶维护国家安定。
按照先帝一生的功绩,「昭武」的谥号还是颇为合适的。
但其实最合适的还是「光武」二字,不过大汉历史上已经有一位光武皇帝了,总不能定一样的谥号。
未等诸葛亮说话,法正便摇头道:「不妥,以『昭武』为谥,未免太强调先帝的武功,而忽略了先帝的文治之功。」
「先帝不但爱民如子,广施仁政,更是开创科举,立国子监丶军事学院,定我大汉万世之基!」
「依我之见,先帝文治之功犹胜于武功,以『文昭』再合适不过。」
法正和徐庶持完全不同的意见,他更倾向于为先帝定一个彰显其文治之功的谥号。
而他的意见也得到了杨修,鲁肃,庞统三人的一致认可,纷纷点头赞同。
文向来要高于武,文昭肯定是要比昭武更高一级的,这也是朝中不少大臣都认可的谥号。
天子刘珏闻言微微点头,他也觉得「文昭」不错,于是他看向了一直没有发表意见的诸葛亮,问道:「太师有什麽想法?不妨直言。」
其他大学士们也纷纷看向了诸葛亮。
虽然诸葛亮已经告老,但在威望和资历却极高,几十年来辅佐先帝可谓是兢兢业业丶呕心沥血,以至于身体都累出了病,不得不提前致仕。
但他为大汉立下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如今新政之所以能推行顺利,大汉之所以能强盛到今天这个地步,眼前这位老人有着极大的功劳。
哪怕身为同僚的他们也尊敬与认可。
「文昭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