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你来压我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时间过的很快,很快就要到四月份,《安娜贝尔》已经拍完进入了后期。
    这电影很简单,场景也很简单,还是拿着分镜头照抄,好莱坞团队成熟,不像方洪那样的草台班子,本来就不该拍那么长时间。
    只是方洪他们前期耽误了些时间,刘天仙来之后就好多了!
    而刘天仙也要回国了,她有《倩女幽魂》需要做宣传,不能久留。
    然而方洪却不让她回国,要她帮忙去华纳走一趟,把发行的事搞定。
    《倩女幽魂》那破电影宣不宣传都那样,没前途。
    华纳是caa介绍,找他们是因为这家公司发行恐怖片起家,对这方面的发行很有经验,是识货的人。
    于是,两人带着粗剪好的片子前往了华纳,片子是边拍边剪的。
    米国的发行制度和国内的发行制度不一样,他们是完全的制播分离制度。
    也就是制作、发行、放映三权分立!
    你制片就不能发行,发行就不能制片,就算持股,也必须是两个独立的品牌,独立的财务,不同的董事。
    为了确立这套制度,他们拆分过派拉蒙,拆分过米高梅。
    比如全世界都知道迪士尼,但不知道迪士尼的发行公司是博伟影业。
    这两家虽然是主仆关系,但博伟影业有自己的董事和独立财务,还是单独品牌。
    这是为了防止大鱼吃小鱼,出现一个势力庞大的群体,演变成垄断。
    那样的话,就无法控制!
    但八大依然可以规避规则,来控制发行,搞自己的全球发行体系。
    虽然如此,但有一条是真的,那就是不管是八大也好,其他发行公司也罢,都是对所有制片商完全开放的。
    就是接纳所有制片商的片子来发行,在这个国度,发行才是最赚钱的,并不是制片。
    有的公司甚至只干发行一件事,就赚的盆满钵满!
    他们渠道多,分布广,全球那么多个国家,都是他们内容倾销的后园。
    只要在好莱坞制作的片子没问题,是本土片,怎么都会有人替你发行。
    这么说吧,发行才是好莱坞这些公司的利益所在,也是核心竞争力,文化产品能遍布全球的体现,就是有着强大的发行能力。
    在车上后座,方洪和刘天仙肩并肩,头挨头,刘天仙轻声细语,给普及着这里的发行模式和分账模式。
    “分账模式我知道,我注册了公司,最低能分到25%。”方洪道。
    “听我说完。”刘天仙撇了他一眼,示意闭嘴。
    好吧,方洪只能认真听着。
    “米国的票房分账计算方式非常灵活,并不是固定死的。
    如果一部电影非常热卖,在放映前两周有着超高票房额度,分成比例可以达到9比1分成。
    也就是片方拿9,影院拿1。
    如果1亿票房,片方可以分走九千万。”
    这听的方洪暗暗咋舌,这国度就是靠压榨影院赚钱,这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国内院线加影院按规矩要分走59%。
    也就是院线7%,影院52%!
    这也是后来国内各大发行公司要压影院比例,两方差点要干起来的原因。
    实在是影院拿的太多,发行和制片都拿的少,资金链总是不足,后来还被资本入侵,毫无还手之力。
    好莱坞就没那样的情况!
    “那他们影院怎么赚钱?”方洪问道。
    “他们不用像国内那样交5%的电影基金,这是免除的,另外影院需要片源、需要人流,那些周边、快消品才有人买。”刘天仙解释道。
    方洪想了想,怪不得米国胖子多,原来都是看电影吃爆米、喝可乐这些零食快消品吃出来的。
    也就是消费多,消费高,并不靠单一电影票,这不在米国生活,根本发现不了这些细节。
    就连国内某些人也喜欢把院线想的很牛逼,你电影再牛逼,不放伱的电影,你就应该怎么样怎么样?
    拜托,不放电影,没片源,那你影院客流哪来?运营周转要不要钱?
    人员工资、租金、水电这些可都不便宜,那么大个影院放在那,每天都是支出。
    所以他们必须要有片源,越大爆的电影越喜欢,为了客流,为了赚钱。
    就像后来的徐光头,本来跟影院谈好了,临时变卦,影院没片源,没客流,那是触犯了底线。
    方洪可从没来得罪过影院,分多少,全凭发行自己谈,他不掺和,只拿自己的一份。
    刘天仙提醒:“你也别向往9比1算法比例,那是有前提条件的。”
    “什么前提条件?”
    “那是除去税收,和影院固定开支在分的比例,相当于影院开支你在出,如果你这么玩,电影爆不了,影院开支还是固定没变的,那样亏死你。”刘天仙道。
    “也就是说,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