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刘宽道:“将皇室子弟送去上大学自是更好,但如此一来,安全保障就不如大本堂那边了。另外,学校人多,也不利于对皇室子弟的监管。”
听了这番话,朱元璋皱起花白的眉毛,一时沉思不语。
这时刘宽又道,“其实太上陛下与其想着将皇室子弟送去与平民一起上大学,倒不如扩大大本堂规模,也即是在皇城内建造一个真正的皇家学校。”
朱元璋道,“若仿照真正的学校,只怕学生人数太少了些吧?”
刘宽道:“可以扩大招生范围——除勋贵子弟外,还可以让三品以上的文官嫡系子弟也入学。”
“再加上皇室、勋贵子弟三代乃至四代人数必然会增加许多,想来凑够小几百人是可以的。”
“对了,还可以从京师遴选几十名学习优秀的普通人家子弟入学。这样不仅能增加皇家学校学生人数,也可以让皇室子弟接触到普通人家的孩子。”
朱元璋稍稍沉吟,随后道:“你说的办法听着还不错,不过,咱还是觉得,若是能让皇室子弟隐藏身份到正常大学去上学更好。”
“确实各有优劣,就看太上陛下和陛下如何抉择了。”方法已经说了,刘宽便不再多提建议了。
朱元璋也换了话题,道:“过几日就又是八月初三,却不知这回怪雾是否会出现。”
刘宽,“只能等到当日才能知晓了。”
说起来,自从朱元璋决定在每年的八月初三和刘宽一起到跨江大桥等待怪雾后,除了头一年遇到怪雾,此后便再也没遇到过了。
所以,如今朱元璋虽然仍每年坚持陪刘宽上桥,心里却是颇为郁闷的,认为老天太不给他面子。
同时,对再次遇到怪雾也越来越没信心了。
···
···
一转眼便到了文隆六年(1401年)的八月初三。
刘宽吃过早饭后,自是汇合了老朱,在七点一刻便登上了跨江大桥。
让随从摆放好桌椅后,刘宽将笔记本电脑、手机都取出来在桌案上放好,这才跟老朱就着茶水、点心闲聊。
朱元璋看了下刘宽眼角的皱纹,以及微胖的体型,道:“刘宽,咱屈指一算,你来大明已有二十年了吧?”
刘宽道,“臣是洪武十四年(1381年)八月初三来到大明的,如今正好二十年。”
朱元璋感慨道:“短短二十年,你便给大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刘宽:“若无太上皇和皇上的支持,臣便是知晓后世之事,也绝对做不出这么多改变大明的事来。”
朱元璋道,“即便有咱们的支持,能用二十年让大明产生如此大的变化,也是不可思议之事。”
如今,大明已经修建了多条铁路。
从京师可以乘坐火车到北平,再往北还可以去到沈阳以及漠北行省的省治云中(和林)。
而从北平往西去的铁路也已连通了大同、太原、西安、兰州、嘉峪关。
中原地区则有从北平南下的另一条铁路经过安阳、郑州、义阳再到湖广的武昌。
除此外,直隶江南地区、浙江、福建、广东、四川亦修建了多条省内铁路。
目前,大明铁道局正致力于修建湖广南方(湖南)的铁路,并将之与广东的铁路相连通,以求大明铁路彻底沟通南北。
再接下来,便是设法让四川盆地中的铁路与外界相通了——这对大明铁路工程师及工兵来讲,将是一项更艰巨的挑战,究竟什么时候能完成,很难说。
至于水泥路的修建就更多了。
大明如今虽然仍不准民间生产水泥,也不对外出口水泥,但在各个行省基本都有至少一个官办水泥大厂,其生产的水泥由省衙自行分配。
甚至一些大府,如应天、苏州、杭州、北平、成都等,也有自己的官办水泥厂,官府可支配水泥并不少。
因此,如今各行省的水泥路也不少——肯定不能跟后世的水泥路相比,但绝对不算罕见了。
随着铁路、官道、河道等基建的进行,大明交通越来越便利,加上大明朝廷如今并不抑制商贸,甚至出台了不少政策鼓励,因此大明商贸已经相当繁荣。
再联想到在教育、科技、宣传等方面的改变,朱元璋觉得,若非刘宽,别说给大明二十年,就算六十年,也未必能有这么大的改变。
朱元璋想着这些事,一时出神,不觉时间流逝。
直到听到一声惊呼。
“起雾了!”
他连忙看向四周,果然发现,不知何时,跨江大桥上出现了淡淡的薄雾。
旁边,刘宽已经拿起手机,随即兴奋地道:“有信号,是怪雾!”
说完,刘宽不忘将早已开启处在休眠状态的笔记本电脑给重新打开——至于后面打开哔站的操作,朱元璋会,就不用他操心了。
此时距离刘宽上次等到怪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