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兰芳之殇,灭亡因果【求追订】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听朱雄英询问,刘宽答道:“兰芳国是原历史清朝末年,海外华人在南洋婆罗洲建立的一个‘国家’。至于这兰芳国有何特殊之处,等看完视频,陛下便知道了。”
    清末华人曾在婆罗洲建立过国家?
    听了这话,那些不了解清末历史的人自是没什么感觉。可听刘宽讲过不少清末历史的老朱、朱雄英等,却不由露出惊讶之色。
    因为据他们所知,清末西洋列强都堵着带清家门口打了,华人怎么还能在南洋建国?
    在几人心中疑惑时,刘宽已经触屏播放该视频。
    视频开始便是一片阴沉天空下的海洋,有人划着小船航行,同时一个男子的解说声也传了出来。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祖国数千公里,在荷兰殖民者的夹攻下,以一隅之地,孤军奋战,对抗荷兰殖民者数十年之久。”
    “但他们却几乎被我们的历史遗忘,搜遍所有资料,也只能寻到只言片语的记录。”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段历史,我查阅了大量资料,遂有了这期视频···”
    视频阿婆主的语气颇为低沉,就好像视频开头那阴沉的天空,给人以阴郁、沉闷之感。
    随即画面一转,展现的却是一份份外文书刊等文献。没人能看得懂,好在阿婆主在解说。
    “1884年11越,爪哇报纸刊登了一则消息:荷兰驻东万律(现印尼坤甸)的一名官员被中国人杀害了。消息一出,荷兰当局和新闻界大为震惊。”
    “因为就在10月,这名官员刚带着宪兵前往东万律就任,说这儿的民众都很老实,华人没有任何抵抗,但仅仅几天后,这官员就死在了当地华人手里。”
    “忿怒的荷兰当局派出军队,带去了血与火,而这次远征并不是他们对当地华人的第一次军事行动。中荷的较量,在这片海岛上其实已经持续了百年之久!”
    视频讲述了一条“新闻”后,画面一暗,却转而从两百多年前说起。
    只见一副海图出现在视频中,几只代表舰队的小船,从海图上的西欧经非洲南部、印度洋,航行到了南洋。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他们渴望像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一样,通过航海与殖民收割全世界的资源。”
    “两年后,荷兰人在婆罗洲发现了大量的金刚石,他们尝试在当地建立殖民地,却遭到了当地居民的顽强抵抗。”
    “但荷兰人并没有死心,60年后他们卷土重来,费尽心力强迫当地苏丹签订了‘商约’。心想以后应该可以舒舒服服地发财了,然而在之后的一百年里,他们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并非荷兰这个海上马车夫的经营能力不强,而是当地市场早已被华人拿下了。”
    “早在一千年前,中国与婆罗洲就有了贸易往来,到了明清时期,虽然朝廷实施海禁,但依旧有大量的沿海民众远下南洋。”
    “他们带去了先进的建筑、采矿和种植技术,木瓜、柑橘、柚子、荔枝等也跟着中国人的脚步来到了这里···”
    视频用几分钟的时间,讲述了荷兰人在南洋殖民,尤其是加里曼丹岛(婆罗洲)的殖民经过,以及中国人上千年在南洋的发展状况,算是交代了后续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这段历史老朱、朱雄英等都是头回了解到,因此听得颇为认真。
    很快,视频就讲到了正题。
    “原来就在荷兰人与其他地方的华人大打贸易战时,西婆罗洲发现了大量的金矿,因为华人有着无可比拟的品质和声誉,所以当地苏丹热烈欢迎华人前去采矿。他们将金矿租给华人,每年收取租金。”
    “随着采矿的人越来越多,当地华人急需一种新的体制来对他们进行组织调度,‘公司’制度应运而生!”
    “这里的‘公司’并非西方意义上的商业公司,而是一个带有朴素民主精神的经济组织。”
    “在公司里,开采工作由成员们共同负责,开采出来的金沙则埋在地下,年终才拿出来分配。养猪、种菜、打造工具等事务,也是由所有人一起完成,可以说是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了。”
    “到了1760年,西婆罗洲的华人公司已经有了18个以上。这些公司成立之初,经营范围很小,人数也少,难以自卫。”
    “但采矿规模却在不断扩大,于是公司便由开始的个别承租发展为联合开采,公司由此组织华人更积极地开展采矿工作,并且倡导与当地人亲善团结的原则。”
    “而在公司内部,则严格依照规章制度办事,任何违反纪律的行为,均予以严厉的惩罚。”
    “1776年,在大港公司的带领下,鹿邑地区的14个公司联合成立和顺公司,又称和顺总厅公司。”
    “而就在同一时期,一位嘉应客家人踏上了下南洋的航船,他是一位落榜的秀才,名叫罗芳伯···”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