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刘宽道,“慢慢种田发展的话,非洲中部、南部沿海,美洲都可以选择。这里面,美洲尤其是南美洲,距离大明本土较远,而且能供选择就藩的地方不算多。”
“非洲的话,当地土人归化起来肯定没有美洲土人好用——相关问题,当年放过的几个视频中都提到过,想必虞王殿下是清楚的。”
听刘宽这么说,朱允炆更拿不定主意了,索性问道:“那老师觉得我选哪里更合适呢?”
听朱允炆用的是“更合适”,而非“更好”,刘宽便知道,朱允炆与朱雄英兄弟之间多半有点猜忌在的——朱允炆虽然不知道原历史上大明之事,但总会有些猜测,因此与朱雄英之间有了些许隔阂并不奇怪。
念及此处,刘宽便道,“虞王殿下若不嫌路远的话,自然是到南美洲建藩更合适。如今南美洲只有雍藩,纵然过去几年扩张领土,也扩张不到东海岸去。”
“虞王殿下若想建藩后慢慢种田发展,后世南美洲东南部的乌拉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乌拉圭?
听刘宽说出了一个后世国家的名字,朱雄英、朱允炆脑海中都浮现了他们记忆的后世地图,很快就找到了这个国家的位置。
朱允炆按照自己所学的自然科学知识,估测了下乌拉圭的纬度,再回想了下那里的平原地形,不禁点头道:“确实是个种田发展的好地方——如此,学生便到南美洲东南去建藩吧。”
刘宽讶异,没想到朱允炆这么轻易地就做出了决定,不禁道:“虞王殿下就不考虑下别的地方吗?”
朱允炆道,“方才老师不是分析了吗,乌拉圭那地方挺好,我便不继续挑了。”
“那殿下准备何时去建藩?”
“我才开府,至少还得再准备一年吧。”
随后,朱允炆又询问了一番美洲东南部的气候、土人风俗等,可惜刘宽并不知道,朱允炆只好失望地告辞了。
刘宽本也要告辞出宫的,却被朱雄英留下。
“老师,驻守凤阳的童御医说,我皇爷爷近来发呆的时间越来越久了。有时候在那里一坐就是一小时,记性也明显不如前,还不爱动。”
“只怕这么下去,皇爷爷的身体很快就会垮掉,对此老师可有什么办法?”
刘宽听了心中一叹,暗想:在这个时代,人都免不了生老病死,哪怕是开创了大明帝国的朱元璋也不例外啊。
他随即道:“臣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或许可以选二三年幼的皇室子弟送过去,陪伴太上皇,最好是机伶惹人喜爱的那种,或许可以缓解太上皇的症状。”
虽然以如今的医学手段检测不出来,但刘宽估摸着,朱元璋是有点阿尔茨海默症的倾向了。
他接着又道,“另外,魏国公不是致仕了么,或许可以让魏国公等几位退休的老将时不时去凤阳暂住一段时间,跟太上皇聊聊天、下下棋,甚至是聊聊国事。”
朱雄英闻言点着头道,“也只能如此试试了。”
见朱雄英说完陷入沉思,刘宽便拱手道:“若无别的事,臣便告退了。”
朱雄英回过神来,笑道:“老师急着走什么?我这里还有几份欧洲发来的电报,想必老师会感兴趣的。”
说完,从御案上翻出几份电报,示意旁边侍候的太监递给刘宽。
刘宽接过来先大概的看了看,发现分别是晋王、代王、肃王、辽王、宁王以及西海都司发来的电报。
然后他便在殿内静静看起来。
朱雄英还专门让太监给他搬来一张椅子,刘宽没客气,坐了下来——他如今也五十来岁了,站着自然是没坐着舒服。
再说了,以他如今宁国公、太子太师、军机大臣、天工院院正、工部尚书这一系列官衔的加成,尤其是帝师的身份,在这种私下的场合坐一会儿想来是没什么问题的。
等将几份电报都看完,刘宽便得出,这些电报大体说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便是如今欧洲的形势。
因为军事上的优势,再到制度乃至思想文化方面的优势,不论是北非的晋藩,还是在欧洲立国的代、肃、辽、宁四番,过去几年发展都很快。
只不过晋藩受大明朝廷约束,以及当年老朱定下的规矩,在灭亡哈夫斯王国后,没能再继续大肆扩张。
原本,以晋国的实力,不论是要灭北非西北沿海的马林王国,还是灭伊比利半岛的阿拉贡等国家,都是轻而易举的。
若灭掉这些个开化的国家,尽收其国土、人口、财富,晋国立马就能成为横跨亚欧非的大国,以此时欧洲的标准,称之为帝国都不为过。
但好几年前老朱、朱标便通过电报跟朱棡说过,不许晋国继续向西、向北扩张。
无奈之下,朱棡只能一方面谋求从欧洲获取商贸利益,一方面慢慢的向南部发展——此时的晋国南部不是热带沙漠就是热带草原,要么就是原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