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王上加白?!燕王问国策【求追订】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王,王上加白?!
    嘶~!
    想明白刘宽的提醒后,朱棣猛吸了口凉气,赶紧拉着朱桢的手,远离梨树,跟刘宽去“办公楼”。
    到了职房,刘宽亲自给朱棣、朱桢泡了茶,这才坐下。
    “不知两位殿下为何而来?”
    朱棣将方才站在梨花树下的事压在心里,道:“咱们这不是去了海外数年,甚是想念妹婿,这才结伴前来看望嘛。”
    朱桢点头,“四哥说得不错,我们是特意来看望妹婿你的。”
    刘宽拱手,“有劳两位殿下挂念了。”
    朱棣与朱桢对视了眼,然后道:“除了看望妹婿,咱们还有些藩国的事情想要当面请教妹婿。”
    刘宽就知道两人是想找他做免费咨询,并不意外,一笑道:“殿下有什么疑问讲便是,我若能解答绝不会推辞。”
    当即,朱棣、朱桢就开始讲述他们藩国目前的状况,以及在治国上的部分问题——之所以是部分问题,自然是他们认为刘宽能解答的部分,或者说可以让刘宽知道的部分。
    首先是燕藩。
    朱棣是洪武二十一年初出海建藩的,至今已有六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开疆扩土,燕国除拥有后世孟加拉的领土外,还占据了后世的西孟加拉邦、恰尔肯德邦的大部分,以及奥利萨邦的东北部,还有比哈尔邦东部。
    国土差不多有大明两个行省大了。
    至于当初朱元璋规定的藩国疆域二十年内不得超过周围五千里,则被朱棣用“附属土邦”的方法暂时遮掩住。
    这事朱元璋未必不知道,多半是知道了,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让朱棣烦恼的并不是国土方面问题——在印度这几年,他已经发现,只要给他充足的时间,朝廷也放开限制,他打下一个大大的燕国完全没问题。
    这么说吧,印度那些土邦、王国乃至德里苏丹国,在他眼里没一个是真正能打的。
    真正让朱棣烦恼的是,如何才能让他的燕国长治久安,而又不至于被印度文化同化——朱棣很担心,几百年后燕国会变成印度那些国家一样,面对入侵者只能叉开双腿去迎接。
    建立燕国后,朱棣听取了道衍及陈瑛、覃珩、方宾、刘隽等文臣的建议后,采取改造印度婆罗门教等级制度的方法来治理国家。
    他将燕国统治下的人分为四个等级,最高一级是王室,规定燕国王室天生拥有统治权,由大明朝廷授予,神圣不可侵犯。
    再次是贵族。
    首先是随他到印度建藩的文臣、武将以及所有迁徙来的原大明百姓;其次则是极少数因立下大功,被他提拔为官员的土人(当地人)。
    第三阶层则是普通国民,主要是主动归顺燕国的土人,以及被迫归顺后不曾叛乱一次的土人。
    第四阶层则是贱民,主要包括俘虏及曾跟随过叛乱势力的土人。
    这个等级相较于原来的婆罗门教等级,已经宽泛了很多。
    除此外,朱棣还规定,贱民若是能学会汉话,并立下一定功劳,就能晋升为国民。而国民在会汉话、能书写汉字的基础上,再立下大功,就能成为贵族。
    听到这里,刘宽忍不住笑道,“燕王殿下施行的这一套,跟目前大明施行的制度也没有太大区别嘛。”
    “当然是有的。”朱棣严肃摇头,“在燕国,贵族如果对国民犯罪,自动减罪一等;反过来,如果国民对贵族犯罪,则自动加罪一等。”
    “同样的,贱民对国民犯罪,加罪一等;贱民若是对贵族犯罪,加罪三等。反过来,贵族若对贱民犯罪,自动减罪三等。”
    刘宽听了并不是很意外,淡淡道:“这似乎和蒙元那一套有点像。”
    朱棣道:“事实上,若按照当地的婆罗门教等级制度,上面两等,对下面的两等几乎可以生杀予夺。俺这个虽然像蒙元,却已经比他们之前的制度改善很多了。”
    “现在俺面对的主要问题是,燕国这一套是按新标准划分等级,让不少原来的婆罗门、刹帝利成为了国民甚至贱民;而少数贱民则因为立功,成为了贵族。”
    “这种事如果放在大明来说,就很正常——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嘛。哪怕原来只是农夫,只要立下足够功劳,也能封侯拜相。”
    “可那些土人却很难接受——他们已经受婆罗门种姓思想影响上千年,由血统、出身划分等级的观念根深蒂固。”
    “以往,即便有外敌入侵,成为新的统治者,也是融入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中,可以说种姓制度从未改变过,甚至一直在不断被加强。”
    “所以,如今不仅那些沦为国民、贱民的原婆罗门女、刹帝利不接受俺们制定的这套新等级制度,就连人数最多的吠舍,都十分抗拒贱民(首陀罗)通过立功成为贵族之事。”
    “过去几年,燕国统治下爆发了十几场叛乱,大部分都是因此事引起的。”
    “若非如此,俺的燕国领土至少还能再增加三分之一——一次又一次的叛乱牵扯俺太多精力了。”
    “妹婿,你说俺是不是做错了?或许俺就该带着移民融入婆罗门种姓制度中。”(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