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殖民政令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西突厥必灭!
    扶桑也必灭!
    这是李恪与一众文武大臣的共同意见,但是对西域其他诸国的问题上众人有些迟疑。
    难道又是三光到底杀个亡族加灭种!?
    “如此做派且不说残忍不残忍之类的话,只是把这个世界的人都杀光了,那就剩下吾大唐还有意义吗?”这时诸葛亮说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李恪对外一向是三光到底。
    可那样就是把西域诸国移平,有什么意义呢?
    到最后全世界只剩下大唐一个国家,那是不是太孤单了。
    “丞相此言有理!”
    李恪点了点头,道:“其实这个问题朕早想过了,杀是为了维护规矩,但杀本身不能变成规矩。”
    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话。
    规矩也就是法律,他需要暴力乃至于杀这样的手段来维护,但是暴力和杀又成不了规矩。
    “所以吾大唐可以对其他国家进行殖民!”李恪微微一笑,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殖民!
    当年大英帝国殖民大半个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之久,维护了他们的霸权。
    自然,大唐也可以对西域诸国进行殖民。
    “殖民!?”
    众人闻言一愣,不了解这个从未听过的词的意思。
    “殖民就是…”李恪把殖民的含义大概说了一下。
    “原来是这样啊!”
    众人听了后纷纷点头。
    然后相互对视一眼:“殖民好啊!”
    三光到底是一次性抢夺,而致命却是可持续发展。
    相比较而言,后者更加具有可行性。
    当然,三光到底有时候在极端情况下,不为是一种手段。
    比如面对扶桑、西突厥这种狼子野心的国家,根本不需要殖民,三光到底在杀个亡族加灭种就对了。
    但是面对西域其他诸国,则就需要殖民了。
    李恪见众人明白殖民的含义,继续说:“殖民是需要大量的我方人才来统治被殖民者,所以为了符合殖民的政令,大办学堂的脚步就得加紧了。”
    想殖民他国,必然得有这方面的人才,也就是所谓的知识分子。
    理所当然的,大办学堂传播知识就是必然的了。
    “是!”
    众臣闻言尊令。
    接下来他们会把精力偏向于大办学堂。
    现在已经定下了三条接下来要进行大事件。
    第一,待税收完毕,大唐就集结军队踏平西域。
    第二,打造军舰,日后攻打扶桑所用。
    第三,等打下西域就是开始殖民,当然大办学堂也是为了殖民服务。
    不得不说李恪等人对大唐的自信,尚且为攻打西域诸国,他们已经开始为殖民做准备了。
    “丞相,现在还需要多久税收才能完毕?”李恪问道。
    因为唯有税收完毕,大唐粮草充足,大唐军队才能大规模的进军西域。
    到时可不就是一、两万军队的时了,二是几十万大军齐齐出动,不荡平整个西域不罢休。
    “还需十日!”诸葛亮站出来回答道。
    “十日?时间刚刚好!”李恪点了点头。
    十天时间之后西域诸国恐怕天花就开始大规模爆发了,到时西域诸国自己都首尾难顾了。
    一旦大唐军队去打,那就是未战已胜了一半。
    “还有什么事要商议的吗?”李恪继续问道。
    “陛下!”
    这时陈宫站了出来,他开口道:“自从有了天宫院,大唐军队和百姓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由此也让吾等认识到了科技的威力,但生产各种科技产物需要大量的各行各业工匠。
    所以臣抖胆请陛下下旨,广传各种手艺!”
    陈宫的建议差不多就是让李恪办技校,将职业技术面向大众。
    要知道在古代手艺人的地位一向不高,陈宫这个提议不可谓是大胆至极。
    “准了!”
    李恪想都不想就准了陈宫的提议,作为现代人,他深知各种技术工种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就比如翻土神器好使,可也得有铁匠来炼铁,打造啊!
    同理,木牛流马也好使,但那也得有木匠来做啊!
    手艺这种东西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就的,而且没有系统的培养,那就更少了。
    但如果朝廷出力建设一个类似于技校的机构,那可就简单多了。
    并且由于李恪的带来,有了流水线作业的方式,工人往往只需要掌握其中一个环节就行。
    就好比木牛流马。
    一个木匠得学会制造木牛流马,估计得好几年时间。
    但是有十个工匠来完成。一个人掌握一个环节,有的造轮子、有的造车轴、有的造车架等等,那效率就提高了很多。
    当下李恪把自己流水线作业的想法向众人说了一下。
    “陛下真乃神人也!”
    群臣闻言纷纷赞叹,觉得不可思议,每每有什么难题,到了李恪手中就变得简单起来。
    随后李恪又想起了什么,问:“大棚如何了?都一个月过去了,朕的土豆和玉米培育的如何了?”
    李恪可没有忘记这件重要的事情。*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