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像和记国际股价已从1973年3月股市高峰期的每股44元跌至1974年底的1.18元每股,整间公司市值已跌至3.4亿港元,相当于1973年全盛时期的4.7%。
在和记洋行最高市值将近72.43亿港币。
可想而知这有多恐怖。
当然,不仅仅是和记国际,香江的所有洋行,所有上市公司,包括其他洋行,其他华资公司,都是这样大跌。
“唐恩,你知道现在和记市值还有多少吗?”章廷问道。
“老板,大概可能只有5亿港币左右。”
5亿港币?
从最高市值七十多亿港币跌到现在,可想而知到底有多恐怖。
“那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老板,现在香江大部分公司市值差不多都跌没有了。”唐恩直接说道。
除此之外,最恐怖,许多如果此时还持有这些股票的投资者,而他们又是在最高峰买入,这段时间卖出,意味着这些投资者,大部分财富都灰飞烟灭了。
“原来香江四大洋行,怡和洋行排在第一,和记洋行第二,会德丰洋行第三,太古洋行第四。1972年,怡和洋行失去香江置地后,就如同折掉一个翅膀,此时怡和洋行实力已经落后于和记洋行。也就是说,现在香江四大洋行里面,反而是和记洋行排在第一,怡和排在第二,会德丰第三,太古还是第四。只是,这里面太古比较不一样,太古一向财务稳定,债务比较低。”
这些是章廷了解到的资料。
“老板,那你的意思是?”唐恩激动问道。
“上一次已经吞掉了香江置地,这次我们又要寻找合适的洋行吞下去了。”
现在银河投资公司,资金非常充裕。
这一点上,麦理思和唐恩都是非常清楚的。
而现在这些洋行市值又那么低的情况下,确实是吞掉这些洋行的机会。
章廷也知道,即使他资金再充裕,想一次性吞掉这些洋行,基本上不太可能。
除了吃太多,容易难以消化外,怕是y国也不会那么轻易让章廷直接就吞掉香江的全部洋行。
“麦理思,唐恩,你们分析看看,这次哪一家洋行适合被我们吃掉?”章廷看向两人说道。
哪一家?
麦理思和唐恩猜到老板可能已经想到了,但是,最终还没有做出决定。
麦理思也就分析道:“老板,我先逐一分析。第一,正如你说的太古洋行,太古洋行主要大股东是施怀雅家族,而太古现在债务不多,资金盈利稳定,而且,太古主体是国泰航空,所以,我们现在想吞掉太古洋行,绝对不可能,不是有钱就行,而是施怀雅家族根本不给我们机会。也就是说,只能先放弃太古洋行。”
章廷点点头。
“第二,会德丰洋行。历史上,本来会德丰洋行和和记洋行关系密切,早已分家。而现在会德丰洋行两大股东,一个是约翰.马凳家族,一个是张玉良家族,这两大家族联合起来的股份已经占据60%以上,也就是说,只要这两个大家族没有矛盾,他们一致对外,我们也很难收购。所以,现在也不是机会。”
章廷又是点点头。
“第三,剩下和记洋行。现在和记洋行大股东是祁德尊,占据股份应该也有超过百分之二十以上,并没有绝对优势,除了祁德尊这个大股东外,还有像汇丰银行等等也是和记洋行的大股东。”
章廷又点点头。
“第四,剩下怡和洋行。怡和洋行旗下原来是拥有香江置地,但是被老板已经吞掉了,现在还有九龙仓等洋行,而且,现在怡和洋行是董事长是经验丰富的纽壁坚担任。再加上,怡和依然还是掌握在亨利.约瑟克手中,以约瑟克家族在y国的关系,现在我们要吞掉整个怡和,其实还是很难。”
章廷点点头。
“不过,在我看来,吞掉整个怡和洋行很难,怡和洋行旗下的九龙仓,我倒是觉得很大机会,据我得知,怡和洋行作为九龙仓最大股东,居然只有10%左右的股份,这比祁德尊控股和记洋行的股份还要低。也就是说,即使我们吞不了整个怡和洋行,但是,吞掉九龙仓洋行还是非常大机会。”
听到麦理思的分析。
章廷拍手称赞。
因为对方说的确实没有任何问题。
只要真的去了解,确实像麦理思说的那样。
“所以,老板,现在我们面前要么先吞掉和记洋行,要么先吞掉九龙仓洋行,至于怡和,太古,会德丰,暂时还不到时间,或者是时机还没有到。只是,具体要先吞哪一家呢?老板,我暂时还没有确定下来。”
“麦理思,你说得不错。唐恩,你怎么想?”
唐恩现在是对外收集商业信息的,他了解到的资料自然也不少。
但是,因为之前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