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章廷计划先吞掉和记国际,再强吞九龙仓!取而代之计划!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和记洋行在有逾百年悠久历史的老牌洋行中,本属三、四流的角色,但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却迅速崛起,成为股市上光芒四射的明星,而触发这一革命性转变的就是香江一位著名的y商祁德尊。
    祁德尊出生于非洲的罗得西亚南部,早期毕业于y国文岛的威廉王书院。
    1940年,他以炮兵军官的身份前来香江服役,翌年东洋攻陷香江后成为阶下囚。
    1942年,祁德尊成功从深水埔集中营逃脱,后在东江惠城担任前方司苓,并先后在印渡、缅国、暹罗及z国等地服役。
    战事结束时,28岁的祁德尊已晋升上校,他先后获授军方十字勋章、obe勋衔及cbe勋衔。
    1947年,祁德尊从军队退役即重返香江,投身商界。同年,他加入了和记洋行董事局。
    1954年,祁德尊出任和记洋行董事局董事长。
    1963年,祁德尊向会德丰集团收购其属下的上市公司万国企业有限公司的控股权,并透过万国企业收购和记洋行股权。
    1965年,万国企业取得和记洋行全部股权,易名为和记国际有限公司,由祁德尊出任董事长。
    自此,和记与会德丰分道扬镳,自立门户。
    从六十年代中期起,和记洋行进入了急剧膨胀的新时期。
    祁德尊利用部分投资者看好洋行股前景的心理,透过发行新股展开一连串的收购活动。
    1966年和记先后收购了屈臣氏、德惠宝洋行,及泰和洋行等3家历史悠久的进出口商行,这3家商行与和记洋行构成了和记集团拓展进出口贸易以及批发零售商业的核心。
    屈臣氏创办于1886年,当时已有80年历史,自被和记收购后,逐渐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从侧重于汽水的制造和销售转向消费货品的制造、推广、供销和零售。
    到六十年代中后期,和记国际已在众多的洋行中脱颖而出,旗下拥有的附属及联营公司已超过50家。
    1967年,香江政局动荡,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物业,移居海外。
    但祁德尊却看好香江前景,他表示:“我有信心,我对香江、香江人有信心,这是我的家,我的一切利益将留在香江,与香江共存。香江待我不薄,我不会在现时离去。”
    和记国际的收购步伐并未因此而停止。
    1969年,和记国际透过发行优先股集资7200万港元,收购了著名的黄埔船坞30%的股权。这是和记国际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日后和记黄埔发展的坚实基础。
    和记国际收购黄埔船坞后,即重整该公司业务并推向多元化发展。同年,黄埔船坞在红磡兴建一座货柜码头,开始了货柜运输业的发展,又与华资地产公司合作成立都城地产有限公司,发展黄埔船坞内剩余土地。
    1970年,和记国际透过黄埔船坞,收购港岛的大型货仓集团均益有限公司,黄埔船坞和均益仓这两家公司在九龙和港岛均拥有大量廉价地皮,令和记国际成了香江最大的地主。
    1973年,黄埔船坞将船坞和船舶修理等业务与太古船坞合并,成立香江联合船坞有限公司,在青衣岛投资兴建新型船坞。黄埔船坞则加强地产及货柜运输业的发展。
    1974年,黄埔船坞与均益仓联合成立香江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葵涌四号货柜码头,其后又收购了原日资公司经营的葵涌二号货柜码头,逐渐发展成香江最大的货柜码头经营集团。
    1970年和1971年,和记国际又相继成立了和宝有限公司及和记地产有限公司,并将它们上市,进一步壮大和记集团的声势。
    和宝公司成为和记集团内业务范围最广泛的上市公司,它的主要附属企业是德惠宝洋行,其经营的业务主要包括进出口贸易、商务、机械、汽车销售和建筑材料供应等等。和宝上市后业务发展迅速,在1973年股市高潮之际成为光芒四射的新星。
    同年,和宝旗下的附属公司至少达35家,纯利创下1700万港元的高纪录。此外,和记国际还先后收购了安达臣集团、大亚石业、海港工程、会德丰纺织等公司。
    1972年至1973年香江股市狂潮期间,和记集团系的上市公司成为最抢手的热门股票之一。1973年3月,和记国际的市值高达72.43亿港元,该年度纯利达到1.36亿港元,一度威胁到当时怡和洋行的地位。
    到1975年,和记国际已发展成拥有360多家附属及联系公司的庞大企业集团。当时,祁德尊成为香江商界炙手可热的红人,他先后出任立法局议员、行政局非官守议员,1970年更出任汇丰银行董事局副董事长,被誉为“战后日子里支配香江商界的最多姿多彩、最富企业家精神的成功人士之一”,是“香江60年代重要日子里开创大企业精神的象征”,“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