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君为南洋斩棘者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隆兴三年,正月十五。
    江南,临安。
    去年大捷所带来的欢庆还没有消失,年节就如期而至,宋国都城就再次陷入了欢乐的海洋。
    作为以商业繁荣而彪炳史册的宋朝,在重大庆典活动中,商人自然也就极...
    汴京外,河北前线军营内,寒风凛冽,旌旗猎猎。刘淮身披重甲,策马立于营前,目光如炬,扫视着整装待发的将士们。大军已然集结,战鼓声声,震天动地,士气高昂,北伐的号角已然吹响。
    “诸将听令!”刘淮高声喝道,声音如雷,穿透寒风,传遍整个军营,“我军今日正式出征,目标辽东,收复失地,驱逐金贼,还我大宋山河!若有违令者,军法从事,绝不姑息!”
    众将齐声高呼:“誓死效忠大将军!誓死北伐!”
    刘淮点头,目光落在辛弃疾身上,沉声道:“辛兄,山东义军是否已准备就绪?”
    辛弃疾拱手道:“回大将军,属下已与山东义军首领完颜烈、王世忠等人达成协议,金军若南下,山东义军将起兵牵制其后路,确保我军主力无后顾之忧。”
    刘淮满意地点头:“很好。你即刻启程,前往山东,亲自坐镇,确保义军按计划行动。”
    辛弃疾应命而去,刘淮随即下令:“大军开拔!”
    随着一声令下,战鼓齐鸣,旌旗飘扬,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踏上了北伐之路。沿途百姓纷纷前来送行,焚香祷告,祈求将士平安凯旋。刘淮策马前行,心中却并未放松。他深知,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与此同时,汴京军营内,李显忠立于帐前,望着远去的大军,神色复杂。他虽名义上为北伐军统领,实则毫无实权,刘淮早已将他边缘化,连出征的命令也未让他参与。他心中怒火中烧,却又无可奈何。
    “将军,刘淮已率军出征,您若再不行动,恐怕再也无机会。”一名亲信低声劝道。
    李显忠沉吟片刻,缓缓点头:“你说得对。我必须立刻上奏朝廷,弹劾刘淮擅权,请求朝廷另派将领,掌控北伐军。”
    “将军,此举风险极大。”另一名亲信提醒道,“刘淮在军中威望极高,若朝廷贸然换将,恐引发军心不稳。”
    李显忠冷笑道:“刘淮再有威望,也不过是臣子,岂能凌驾于朝廷之上?只要我奏报得当,朝廷必会有所动作。”
    说罢,他立刻修书一封,命亲信快马加鞭,送往汴京。
    数日后,汴京皇宫内,宋孝宗端坐于御书房,手中拿着李显忠的奏报,神色凝重。奏报中,李显忠列举刘淮擅权、独揽军务、架空朝廷任命的统领等罪状,请求朝廷另派将领,以确保北伐顺利进行。
    “陛下,李显忠所言是否属实?”宋孝宗看向身旁的宰相陈康伯,沉声问道。
    陈康伯微微皱眉,道:“陛下,刘淮乃朝廷重臣,素来忠心耿耿,若无确凿证据,不可轻信一面之词。”
    宋孝宗沉吟片刻,道:“朕亦知刘淮为国尽忠,然李显忠身为北伐军统领,却被架空,若不加以处理,恐军中生变。”
    陈康伯道:“陛下,若李显忠真有实权,刘淮未必敢如此行事。臣以为,李显忠此举,恐怕另有隐情。”
    宋孝宗点头:“朕亦有此疑虑。传旨,命李显忠不得擅权,一切军务仍由刘淮调度,若有违令者,以军法论处。”
    陈康伯拱手道:“陛下英明。”
    与此同时,河北前线,刘淮已率军抵达辽东边境。辽东之地,地势险要,山川纵横,金军主力驻扎于黄龙府,虎视眈眈。刘淮立于高处,远眺敌军布防,眉头微皱。
    “大将军,金军主力已布防于黄龙府,我军若强攻,恐损失惨重。”一名将领低声禀报。
    刘淮沉思片刻,道:“金军虽强,然其兵力分散,黄龙府虽为重镇,然其后方空虚。我军若能绕过黄龙府,直取辽东腹地,可打其措手不及。”
    “大将军之意,是绕道长白山?”辛弃疾的声音从后方传来。
    刘淮回头,见辛弃疾已从山东返回,连忙迎上前:“辛兄,山东义军情况如何?”
    辛弃疾拱手道:“山东义军已整装待发,随时可起兵牵制金军后路。完颜烈已派人潜入辽东,可为我军提供情报。”
    刘淮点头:“如此甚好。我军若绕道长白山,可避开金军主力,直取辽东腹地。但此举风险极大,需谨慎行事。”
    辛弃疾沉声道:“大将军所言极是。若金军察觉我军动向,必会调兵拦截。我军需速战速决,不可拖延。”
    刘淮沉思片刻,道:“传令,命前锋军先行出发,绕道长白山,秘密潜入辽东腹地。大军主力则佯攻黄龙府,吸引金军注意。”
    “属下遵命!”众将齐声应诺。
    次日,前锋军悄然出发,沿着长白山小道,秘密向辽东腹地进发。而刘淮则亲率大军,摆出强攻黄龙府之势,战鼓震天,旌旗飘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