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事堂的大门,沿着御街走了不过一刻钟,就抵达了德寿宫大门处。
而经过通禀得以入内之后,史浩竟然走了小半个时辰,方才见到了正在大龙池旁垂钓的赵构。
“参见太上皇。”
赵构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默然半晌方才说道:“史相公果真是个厚道人,如今朕人走茶凉,也只有你敢继续凑过来了。”
赵构也是有自己的信息网的,杨沂中虽然卸任了提举皇城司,但毕竟根深蒂固,皇城司知道的消息,就没有他不知道的。
而杨沂中知道了,赵构自然也就知道了。
也因此,赵构早就知道了淮北大捷之事,甚至知道了张浚与刘宝的死讯。
坦白的说,当得知大捷消息的时候,赵构直接将屋舍砸了个稀巴烂,珍藏的金贵玉杯不知道砸了多少个。
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怒骂张浚。
你不是最会坏事吗?
坏了关中的局面,又坏了淮西的局面,如今怎么就不能将中原的局面也坏了?
而且还他娘的死得如此干脆利落,以至于赵构的满腔怒火都变得无处发泄。
捷报仅仅是一方面罢了,更让赵构恐惧的是权势的丧失。
作为投降派的实际首领,赵构可太知道底下那群瘪三们政治操守了,在金国主力尽丧,国家都快灭亡的情况下,投降就显得过于不合时宜,这些人要么转投主战派,要么就会被贬斥回家。
而没了铁杆的投降派作为支撑,赵构又如何拉住那些主和派与主守派?
尤其是主和派,其中不仅仅有那种真的弃国家半壁江山于不顾的人渣,更有觉得打不过金国,暂时议和以积蓄力量的士大夫。
后者尤为众多。
也不管这些主和派是虚情假意,还是真情实意,就如今金国这种情况,难道还要与他们议和吗?
如果要主战,要收复北方的话,又为何要与赵构站在同一战壕?已经做出成绩来的赵?不是更好吗?
这其实是宰执们今日不想来德寿宫的根本原因。
同样也是赵构如此惊慌的根源。
随着此次大捷,赵构的权力不可避免的丧失了。
史浩看了一眼肃立在一旁的杨沂中,没有搭理赵构的言语,只是拱手再次行礼说道:“下蔡大捷,南阳大捷,臣为大宋贺,为太上皇贺。”
赵构微微捏紧了鱼竿,却是含笑回头:“史相公辛苦了,只是不知道靡费多少,若是国库紧缺,那就先将景福宫的用度停了吧,朕还有几座酒库,足以养活自己了。”
史浩拱手:“太上皇仁念。”
赵构嗤笑一声:“什么仁念不仁念的,大哥这一搞,说不得朕在史书中落得跟晋惠帝一样的名头。”
史浩正色说道:“非有文景之治,又何以有武帝北击匈奴,成就大业?
世间俗人蠢人众多,岂不是运筹帷幄,积蓄实力,要比临阵决胜难上千倍万倍?想必以史书论,以千载论,终究还是要为太上皇献上美誉的。”
赵构目光一凝,咀嚼着史浩的言语,随后笑容更盛:“史相公所言极是,就比如这次虞相公统帅诸将进击自然是艰难。
可若没有史相公在后方殚精竭虑,又如何能击败金国?所谓功人功狗之论,不就应在此处吗?依朕看,史相公才是实打实的此战首功之臣,更是宰执天下之才!”
两个聪明人只是交流了片刻,就互相明白了心意,史浩随之告退离去。
而直到史浩走后,杨沂中方才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道:“官家,史相公如何会来?难道一个右相还满足不了他的胃口吗?”
赵构缓缓摇头:“这是第二个秦会之。”
杨沂中神情一变,却听到赵构继续言道:“但是其人空有秦会之的心性、权欲与本事,却注定没有金国般的大国为依仗,也只能找我来撑腰了。”
说到这里,赵构也不由得失笑出声。
“呵呵,之前竟然没发现朝中还有这般人物。”
杨沂中有些担忧的说道:“此人能信吗?”
赵构嗤笑摇头:“此人只要一日没有当独相,就可以相信。这宰执天下的位置,就如同个饵......”
说话间,湖面上的鱼漂沉下,赵构只觉得手上一沉,脸上不由得显出一阵喜色:“上钩了”
杨沂中望向湖面,夕阳之下波光粼粼,果真是一条大肥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