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不是为了打汴梁而来的。”
张术一怔:“辛兄的意思是……”
辛弃疾望向南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我们真正的敌人,不是金国,而是时间。”
张术若有所思。
辛弃疾继续道:“金国虽败,但根基未毁,若我们强攻汴梁,势必陷入苦战。而朝廷那边……恐怕也不会允许我们孤军深入。”
张术沉默了。
他知道辛弃疾说得没错。
朝廷对北伐的态度一直暧昧不明,既想借北伐收复失地,又怕北伐成功后军权旁落。而汉军作为一支独立的军事力量,本就为朝廷所忌惮。
若他们贸然攻下汴梁,反倒可能引来朝廷的猜忌与打压。
“那我们该如何做?”张术问。
辛弃疾沉吟片刻,缓缓道:“我们不攻汴梁,也不退兵,而是就地驻守,等待时机。”
“时机?”
“是的。”辛弃疾目光坚定,“等宋军与金军再战一场,等朝廷内部再起波澜,等天下人心再动一次……到那时,我们再出手。”
张术闻言,心中一震。
他终于明白,辛弃疾的真正意图,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军事胜利,而是??人心之争。
这场北伐,不只是为了收复中原,更是为了重塑天下格局。
而辛弃疾,正是那个要将北伐进行到底的人。
---
夜色渐深,郾城外的风中夹杂着血腥与寒意。
辛弃疾立于城头,望着远方的汴梁,心中默念:
“将北伐进行到底。”
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场注定要流血的征程。
而他,已经准备好了。
金军夜袭之后,宋军残部在尉氏城内重整旗鼓,成闵虽身负重伤,却仍强撑着坐镇中军帐,亲自指挥防御。
城外,完颜光英亲率大军围而不攻,显然是在等待援军与攻城器械。他深知,宋军虽败,但仍有余力,若贸然强攻,恐怕会再度折损兵力。
辛弃疾的飞虎军虽然在长社设伏,成功拖住金军主力,但伤亡惨重,仅剩七百余人可战。而张术的五千步军虽已逼近郾城,但因地形复杂,行军缓慢,一时难以形成有效支援。
虞允文得知前线战况后,立即派遣使者前往郾城,命张术务必在三日内夺取郾城,并请求辛弃疾率飞虎军南下,与张术会师,共同策应尉氏。
然而,就在使者出发的当夜,汴梁方向传来急报??仆散忠义已调遣五千金军骑兵,绕道东进,意图切断郾城与尉氏之间的联络通道。
形势骤然紧张。
辛弃疾在长社接到消息后,立刻召集诸将议事。
“金军此举,显然是要切断我军与宋军之间的联系,逼迫宋军孤军奋战。”辛弃疾沉声道,“我们必须立刻行动,否则成太尉恐怕撑不过三日。”
陈文皱眉道:“可如今我军已疲惫不堪,再战恐怕难以支撑。”
“正因如此,才要速战速决。”辛弃疾目光如炬,“我亲自率三百飞虎军绕道西行,直插郾城,与张都统会合。其余人由你统领,继续在长社牵制金军主力。”
陈文欲言又止,最终还是点头答应。
当夜,辛弃疾便率三百飞虎军悄然出发,沿着汝水西行,避开金军主力,直扑郾城。
与此同时,张术的步军也终于抵达郾城外围,与陈文的五百飞虎军汇合。
两军合流后,兵力达到五千五百人,士气大振。
张术当即下令攻城。
郾城守军不过两千余人,且多为老弱残兵,面对五千精锐,根本无力抵抗。
仅仅一日,郾城便告破。
金军留守的粮草、军械尽数落入汉军之手,极大地缓解了前线压力。
就在张术整顿军务之时,辛弃疾也终于赶到郾城。
“郾城已破,我们下一步该如何?”张术问道。
辛弃疾望向北方,沉声道:“立刻派人前往尉氏,告知成太尉我军已控制郾城,可随时接应。同时,派遣斥候北上,探查金军动向。”
张术依计而行。
不久之后,斥候回报,完颜光英果然已分兵两路,一路继续围攻尉氏,另一路则向郾城进发,意图夺回失地。
辛弃疾冷笑:“他这是要两线作战,妄图逼迫我军陷入困境。”
张术道:“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辛弃疾思索片刻,道:“我军如今士气正盛,粮草充足,可正面迎击来犯之敌。同时,派遣一支轻骑绕道北上,袭击金军粮道,逼其退兵。”
张术大喜:“妙计!我亲自率军迎敌,辛兄可率轻骑北上。”
辛弃疾点头:“如此甚好。”
次日清晨,金军先锋部队抵达郾城以北三十里处,准备发起进攻。
然而,就在他们布阵之时,辛弃疾亲率五百飞虎军突然从侧翼杀出,直扑金军粮道。
金军措手不及,阵型大乱,粮草被焚,士气大挫。
与此同时,张术率五千步军正面迎敌,汉军士气高昂,奋勇杀敌,将金军先锋部队击溃。
完颜光英得知消息后,大怒,亲自率主力南下,意图夺回郾城。
然而,此时尉氏城内,成闵已收到郾城捷报,士气大振。
他当即下令出城迎战,率两千残兵突袭金军大营,成功焚毁金军粮仓,迫使完颜光英不得不分兵回援。
一时间,战场局势逆转。
金军腹背受敌,兵力分散,士气低落,被迫撤军北归。
辛弃疾、张术与成闵三路大军在郾城会师,彻底掌控了河南战局。
此役,虽未能全歼金军,但却彻底粉碎了仆散忠义的战略意图,使其不得不退守汴梁,转入守势。
而汉军则趁势巩固郾城防线,同时派遣使者前往汴梁,试图策反金军内部将领,为下一阶段的攻势做准备。
十一月二十五日,辛弃疾召集诸将,在郾城设宴庆功。
席间,成闵敬酒道:“若非辛兄果断决策,我等恐怕早已败退。此战之功,辛兄当居首功。”
辛弃疾举杯,微笑道:“此战之胜,非一人之力,乃诸君齐心协力之功。如今金军已显疲态,我军当乘胜追击,不可懈怠。”
张术点头道:“辛兄所言极是。如今郾城已在我军掌控之中,下一步,是否要攻取汴梁?”
辛弃疾沉吟片刻,缓缓道:“汴梁虽为重镇,但易守难攻,且金军主力仍在,若贸然进攻,恐怕难以速胜。不如先稳守郾城,等待朝廷支援,再图进取。”
成闵道:“朝廷那边,恐怕不会轻易出兵。”
辛弃疾淡淡一笑:“朝廷不出兵,自有其道理。但我们只需守住郾城,便可牵制金军主力,使其无法南下。如此,北伐大局,便已稳矣。”
众人闻言,皆露出沉思之色。
他们终于明白,辛弃疾的真正意图,从来就不是一场单纯的军事胜利,而是??人心之争。
而这一场北伐,也不仅仅是为了收复中原,而是为了重塑天下格局。
将北伐进行到底,不只是口号,更是一场注定要流血的征程。
而辛弃疾,正是那个要带领他们走完这场征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