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什么。
“白马军与辽骑营所有轻骑都要继续在河北。”刘淮知道几人想要说什么,直接摆手下令:“东金主力虽然已被我军击溃,可残兵败将仍在,还得需要轻骑扫荡。”
“中原战场焦灼许久,多方情报都已经是明牌,我只要赶到徐州,也不用轻骑探查,就可以直接获取周边情报。”
一直沉默不语的节度府二号人物何伯求终于出言:“这些骑兵并不保险,还得有一支精锐步卒跟过去,就算晚一些也无妨,中原形势复杂,能多一点力量最好。”
既然给了何伯求政治地位,自然要给他政治权力,也因此,刘淮径直询问:“派遣哪支步卒?”
何伯求起身在军议中环顾:“天雄军与五鹿军遴选精锐,合兵一万,沿着黄河北岔道一路直达徐州,足以应对一些局面了。”
其余人心思还没转过弯来,刘淮却是已经明了。
山东义军与宋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日北伐军中有许多人现在都成为了中低层军官。而五鹿军与天雄军则是完完全全的河北人士,对宋国没有任何关联。
换句话说,如果到了万一之时,需要对宋国动手,是完全不用考虑这两支兵马的军心士气的。
然而也有自己的政治考量。
王友直与闻人子期还没来得及再次起身请战,就见刘淮出言拒绝:“河北之事还没有了结,我正要将河北大局托付给何长史。而想要平定河北,如何能离了这两支大军的协助?”
何伯求默然不语。
身为政治人物,何三爷立即就想的透彻。
五鹿军在初立之时,刘淮就着重遴选过其中军官,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小地主与平民子弟,而且统制官还选了个泼皮出身的闻人子期,就是为了让他们清扫河北的。
所谓既得利益者都是保守派,那些在金国内部吃得脑满肠肥的大地主大豪强都是站在金国那一方的。
金国一派的大豪强中,这些人中有的如那‘摸着天’赵云赵大官人一般,被大炮送上西天;
有的犹如今日的马彦章一般俯首称臣,反正立功之后,愿意跟着刘淮卖命;
还有些则是深居幕后,让旁系子弟与附庸势力参与金军,以抗汉军。
敢上战场的敌人,都被刘淮亲手收拾了,剩下的就是那些看起来乖乖的,却又暗中捣乱之辈。
刘淮刚刚已经明言,要那些降将跟着他去中原立功,为的就是拔掉河北豪强手中所有爪牙,让他们成为砧板上的一块肉。
具体执行人就是五鹿军。
别看都是河北人,可泼游侠如何能跟士族豪强尿到一个壶里?
闻人子期与王友直都没尿到一个壶里!
更何况清扫大地主之后,五鹿军上下士卒还可以直接卫所化,分田以自肥,他们又怎么可能忍住不当这把刀?
而且闻人子期真的失控也没关系,还有王友直得以顶上去,将河北大地主外加闻人子期一起收拾了。
这也就是五鹿军与天雄军皆不能脱离河北的原因了,若不趁着如今兵威卓著,快刀斩乱麻的整饬一番,待到人事军事上被渗透进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那才叫后患无穷。
何伯求知道自己负有清扫河北的重任,前路又几乎被刘淮铺好,也就没有反驳。
他心中略微思量,随后就提出了第二套方案:“那就让武成军去。都统郎君,中原形势复杂,七千甲骑无论如何都是不够的,若大郎君不同意,那就恕臣等不从!”
呼延南仙与梁远儿也立即起身表态。
这二人对付宋国也不会手软的。
刘淮没有矫情,点头同意了这个提议:“梁先生,可有妥当行军路线?”
梁肃今日显得尤为疲惫,闻言不该怠慢,立即手捧一封文书起身:“已经有了。自大名府向东,先在阳谷休整一二,随后南下,经郓城渡过黄河岔道。
再越过单州,经过丰县与县之间抵达彭城。这条道路上无论南北都有我方城池,府库还算充足,足以进行休整。
而且,如今中原局势混乱,情报还是半月之前的事情,谁也不知道如今战况到何种程度了。”
“最好的情况,无非就是金贼依旧在淮北与宋军作战,大郎君此番南下可以从容与魏公合军一处,休整一番之后,以堂堂之师与金贼决死。
“次一点的状况,则是金贼来攻宿州,而宋军已经不能再为,难以或者不愿支援。魏公与金贼于宿州相持。”
“最差则是宿州已经全失,宋军与我军皆已经战败,而魏公在彭城坚持抗贼。”
“以这条线路行军,无论是哪个结果,大郎君都能临时决断。”
当然,还有最后一个可能,那就是不仅仅是宿州,徐州也被金军攻下来了,而且魏胜身死,其余将领也是或逃亡,整个山东南部一片糜烂。
若是战况真的成了那般,也不用多说了,准备放弃大名府,全军回转,与中原金军决一死战吧。
而除了最坏的情况,刘淮率军在黄河岔道与黄河之间行军可谓兼顾安全与速度,而且这几处渡口甚多,真的探查出军情变化,再改变行军方向也来得及。
而且,骑兵长途奔袭是不可能带着辎重的,因此中间几处囤积军资的大城就十足重要了。
刘淮点头以示同意,随后立即说道:“还有谁想有言语,且速速说来!”
连续问了三次之后,见没有任何人发言,刘淮直接扶剑说道:“既如此,听我军令!”
众人纷纷起身,拱手以示服从。
“着,何伯求何长史为河北大都督,统揽河北一切军政事物。”刘淮从腰间解下佩剑,珍而重之的放在何伯求手中:“诸君当从其军令政令。”
众人倒也不奇怪。
如今汉军中虽然人才济济,但论地位、资历、能力、立场都够得上的一方方面之任的,无非就是何伯求与辛弃疾两人罢了。
何伯求郑重接过佩剑,随后躬身一礼:“大郎君可还有什么交待吗?”
刘淮点头:“有的,何长史当以恢复民生为重,军事上暂且保守一二,不过若是金贼杀来,倒也不用客气,直接杀回去便可。但要攻入晋地,也要越过河间府,其余任由何长史临机决断!”
何伯求知道这是天大的重任,却只是双手微微一颤,就继续捧着剑问道:“大郎君,臣晓得了,还望大郎君一路小心。”
刘淮点头,宣布军议结束后,立即双手空空,竟是一刻不停,带着管崇彦等骑将去飞虎军中歇息了。
而众人看到辛弃疾扶着腰间重剑,犹如亲卫一般跟在刘淮身后之后,方才恍然大悟。
怪不得刘淮没有给辛弃疾这位事实上的军事二把手任何军令,原来辛弃疾是要作为骑将,与骑兵一起南下。
有人稍觉安心,有人反而更加慌乱了。
这要是万一出个岔子,魏胜、刘淮、辛弃疾全都陷进去,山东义军不就彻底完了吗?
唯独此时军议已定,文武官员也只能将心情压回到心底,继续各司其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