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兄长汉王两重身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于陆游看来,都是程风等人表忠心的手段,既可以表示他愿意相信一定会成就大业,统一天下。也是在说他愿意为刘一统天下来奉献力量。
    咱们一荣俱荣,一辱俱辱,利益与共,我是自己人!
    因此倒也没有多想,就直接答应了。
    可谁知道程风却没有跟刘淮开玩笑。
    随着海外航运事业的发展,山东豪强立即投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蓝海行业。
    说好听点叫武装商船,说难听点就是海盗。
    因为汉军有海上水手都入军籍的政策,因此这些武装商船都是在汉军内部挂上号的,数年发展下来,就有了私掠船的模样,就差一张私掠许可证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海上的形势就是这么复杂,茫茫大海,前后数百里渺无人烟,没有武力保驾护航,就是一块人人都可以啃一口的肥肉。
    而一把刀铸造出来,那肯定是要砍人的。
    事实上,自从前年开始,山东沿岸就有零星的海盗抢劫事件,不只是海上有商船遇到海盗打劫,甚至有岸上的村镇遭遇海盗的袭击。
    不过汉军内部对此倒是早有预案。
    汉军官府、陆军、海军同时行动,海军收拾海盗在海外的基地与舰船;陆军去掀海盗在陆上的私港;
    官府顺着赃物一条线瓜蔓抄,从收脏的开始,一路向源头砍头,甚至株连到了几家功勋之人,就连王世隆都吃了挂落。
    这下子,倒是没有海盗敢来袭扰陆上了,不过指望这些法外之徒从此之后犹如乖宝宝般走正道,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此,他们开始沿着海岸线,抢劫高丽与日本,最新的消息则是江南,浙江等地的外海也出现了海盗的踪迹。
    当然,经过前几年的一顿辣手整治,海盗不敢对打着?字大旗的舰船动手,这也理所当然的导致了一个后果:无论哪方海商出海,都要打出?字大旗。
    遥遥一看,就跟大海已经被汉军统治了一样。
    更加理所当然的是,汉军自然不能让别人占了这种便宜,否则来日有人打着汉旗,打家劫舍,败坏汉军名声该怎么办?
    因此,汉军海军再次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纠察工作,抓了不少假冒伪劣之人,其中竟然还有好多是通过马六甲海峡一路向北的色目人。
    中枢在参考山东市舶司的意见后,对此又出台了一套完整的政策。
    想要挂?旗可以,一来得出钱办理经营许可证,二来得接受汉军的定期检查,三来得服徭役。
    是的,人人都得服徭役,你们跑海的也不例外。
    只不过徭役的范围从挖沟修路筑墙变成了运送粮草,当作海军仆从军打海战。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小的限制。
    但是,即便有这么多边边框框,也架不住对于安全的需求,这两年经营许可证几乎已经卖疯了。
    这也就导致了包括许多宋国、金国、高丽、日本的海商与走私商人,理论上都是汉军的辅兵。
    而既然有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对于无法无天的汉地豪强来说,许多事情就能暗中做了。
    去年,就在刘淮亲自率军,与仆散忠义激烈交流意见之时,程凤出海,与高丽权臣郑仲未见面,以大量钱财贿赂郑仲夫,要求租借济州岛的几处海港,以作为商队在沿途的落脚点。
    此时高丽国中的文武之争已经到了烈火烹油的地步,高丽王朝重文轻武,文臣执掌朝政,武臣则没有参与朝政的权力,文臣还经常辱骂讥笑武臣。
    这引起了文臣集团与武臣集团之间的紧张对立。
    郑仲夫作为武臣最高官职的上将军,无论他愿不愿意,哪怕为了不再被别人烧胡子取乐,也得为自己的派系找一条出路。
    他虽然贪财好色,然而这番亲自与程风见面,还是想要搭上汉军的关系。
    这并不仅仅是因为高丽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头号马仔,更重要的是,在辽东半岛上,汉军与金军自海面到陆地的全面争锋,虽然在整个汉军北伐的过程中算不上什么激烈战斗,却还是将高丽君臣吓破了胆子。
    汉军与金军还时不时跨过鸭绿江,征发民夫与粮草,高丽地方官员也不敢阻拦。
    这次如果能顺势解决这个问题,那么郑仲夫就可以一跃而上,没准就能转到文臣行列中去了。
    而程风的选择倒也简单明了。
    一个字。
    忽悠!
    在敌后开辟第二战场乃是国家大政,哪里是程风能置喙的?
    如今辽东经略使郑发三,辽东诸路兵马都统何子正、乃至于曾经的小老弟,如今的渤海海军总管赵白英,程风就算得罪得起,也犯不着为高丽去得罪!
    因此,程凤自然是满口答应,先占了济州岛的两个大港口再说。
    郑仲夫心满意足地回到国内,但是程凤自然也知道,这番忽悠是骗不过人的,所以他当时就下定决心,立即囤积物资,召集盟友,向日本进发。
    按照辛弃疾的说法,程风聚集的人手大约有四千多青壮,其中不乏能上阵的老兵。
    如果再加上勾搭上的日本武家内应,覆灭日本说不上,但是在日本岛上狠狠撕扯一口,占据一地还是没问题的。
    而辛弃疾有些心动的原因,终究还是日本此时闭关锁国的太厉害,搞得环黄海贸易始终只是小打小闹,若是能有人在日本立足,说不定可以磕开日本的口子。
    刘淮翻阅各种文书,直到深夜,方才在辛弃疾所写的文书中批复了一个可’字。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