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正月初四,刘淮大约同时收到了两个消息。
一个是李通的书信,十分厚重,其中不仅仅有对如今局势的看法,更有已经写好的报捷文书。
对于刘淮的担忧,李通的应对方法也很简单。
首先,对于宋国要软硬兼施。
露布报捷的时候,俘获的军官士卒,缴获的战马与盔甲,都不能给宋国,甚至数量都不能让宋国知道。首级与缴获的旗帜,却都可以送给宋国,让赵宋官家开心一下。
到时候还可以趁机要些粮草。
其次,如果不想让宋国的官员北上,那么除了让宋国觉得北地依旧在战乱中之外,还要让宋国皇帝与相公们觉得他们在山东有自己人已经登上了高位。
因此,李通建议推举陆游为京东两路宣抚使,想必这个结果就连叶义问与虞允文两人都会极力赞同的。
叶义问自不必说,虞允文是知道山东情况的,在魏胜无法入朝的情况下,唯一能事急从权,绕过宋国制度,直接当上宣抚相公的,也只有陆游了。
甚至论资历,陆游都勉强够得上。
进士出身,在中枢勘磨,外放为官之后,一路从通判升到知州,再立下功劳,当一任宣抚相公还能勉强说得过去。
若是刘淮或者魏胜想要当这宣抚使,那肯定是困难重重,莫说主和派要捣乱,主战派内部肯定也会起争执。
更重要的是,虞允文知道陆游是自己人,是忠于宋国的。
为了制衡刘淮在山东的一家独大,虞允文肯定是要使手段的。
但其余人来主政山东,刘淮同样要使手段,山东义军的军权在他手里,新任宣抚使莫说命令出不了府衙,没准就有个落水而亡的下场。
因此,陆游可谓是最好,乃至于唯一的人选。
尤其是对于山东义军来说,陆游即便只是个文士,却是北伐军的元老级人物,数次大战都没有缺席,立场拿的很稳,所有人都承认他的能力与决心。
让出这个宣抚使的职位,再加上献捷,若宋国还想要掌握山东中原州郡,那就是给脸不要了。
到时候直接在收复土地上安置卫所兵,宋国知州来了就是一天挨八顿打的下场。
至于此战中出力的张孝祥还有朱熹、陈亮等人,也可以适当升迁,向宋国示好。
以此来表示,我们山东不是不要宋国的官员,而是兵凶战危,地处国家边境,一日三战,若是派过来不知兵的官员,到时候会出人命的。
对于这套说辞,刘淮大体上还是认同的,具体内容还得与梁肃、何伯求等节度府官吏商议一番之后,才能确定。
而另一个消息则是,刘宝率领万余宋军,于大年初三渡过了淮河,沿着黄河围攻邳州宿迁。
金国的宿迁知县万朱、邳州兵马铃辖单定二人一边守城,一边派遣使者,向刘淮求援。
这件事本身的槽点就已经足够多了。
首先是刘宝过年的时候出兵,属实是有些太着急了。
宋军可不是汉军这般已经打了好几个月的仗,心里早有准备,没办法回家过年。
宋军相当于还没有过完年,就被刘宝从家中拽出来,强行出兵。
这种军队军心士气还有多少,那真的不好说。
其次,刘宝第一站的目的地定在邳州宿迁,战略目的也确实有些过于明显了一些。
他一定还做着夺取徐州的春秋大梦呢。
刘宝不会连梁肃清扫徐州这事也不知道,还以为自己有机会吧?
还是因为他觉得已经快没有机会了,所以想要来博一把?
如果想的更深一层,刘宝是自行其是,还是受到虞允文的指派?
当然,理论上来说,宿迁虽然已经是孤城一座,却的确还在金国的治下,宋军出兵收复失地倒也无法被苛责。
这也就引出了第三个槽点。
宿迁军民跟宋国拼命到底,反而向刘淮求援,却是有些出人意料了。
但仔细一想,又是在情理之中。
谁啃得了硬骨头,谁就能吃肉。
汉军可是在宿迁军民眼前对金军展开追亡逐北的,金国正军仓皇而逃,乃至于掘开汴水来阻拦追兵,这都是确实的事情。
向胜利者投降,倒也是理所当然。
而随着情报进一步详细,更加令人无语的细节传了过来。
宿迁一开始也不是铁板一块,死心塌地的想要投靠刘淮的。
宋国毕竟也是大国,刘宝又是正经的淮东副总管,事到临头,兵临城下,投靠宋国也不是不可以。
因此,在一些士绅的带头下,宿迁打开了城门,将宋军放进了城。
这些宋军本来就因为过年的时候被拉出来作战而憋了一肚子气,见到不设防的宿迁城后,立即就发挥了宋军的传统艺能。
开抢!
刘宝自然也想要振奋军心,干脆不顾宿迁士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