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爸,这是孙福强。”
孙福强紧张得手心冒汗,刚要开口问好,谢志斌却先摆了摆手:“坐吧,别拘谨。”
随后的聊天,谢志斌并没有盘问孙福强家境的尴尬,也没有审视条件的刻意,只是随意地问起孙福强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聊起他对未来的规划。
当孙福强说起自己想毕业后回到基层,为乡村发展尽一份力时,谢志斌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他点了点头,语气平和却带着分量:“年轻人有这份心,不容易。
家境如何是天生的,但心气和品行是自己能做主的。”
这句话,像一颗定心丸,让孙福强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谢志斌从未因孙福强的身世有过丝毫轻视,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品质和志气,远比家世背景重要得多。
他常在饭桌上对谢虹说:“看人要看骨子里的东西,小孙这孩子,踏实正直、有韧劲,是个能靠得住的人。”
这份认可,成为了孙福强和谢虹感情最坚实的后盾。
大学毕业后,孙福强凭借优异的成绩和扎实的专业能力,顺利进入了心仪的单位。
就在孙福强工作一年后,他与谢虹结了婚,并举行了一个很简单的婚礼。
婚后的他干起工作来更有动力,虽然两地分居,但依然不影响他与妻子谢虹之间的感情。
怀着对妻子的思念,他努力的工作着,每一步晋升,都浸透着自己的汗水。
刚参加工作时,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别人不愿意接手的难活、累活,他从不推脱,而是沉下心来钻研,直到把问题解决。
有一次,单位接到一个紧急任务,需要在三天内整理出一份关于当地产业发展的详细报告,孙福强连续熬了两个通宵,不仅按时完成任务,报告中的数据和分析还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
后来,他有机会接触到张云山。
那时的张云山还未担任南陆省省委副书记,只是一位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的领导。
孙福强凭借着做事认真负责、思维敏捷清晰的特点,逐渐引起了张云山的注意。
有一次,张云山在一个会议上临时需要一份补充材料,孙福强仅用了一个小时就整理好送到会场,材料的逻辑性和准确性让张云山颇为惊喜。
经过多次接触和考察,张云山看到了孙福强身上的潜力和踏实肯干的品质,决定让他担任自己的秘书。
这并非依靠任何关系,而是孙福强用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赢得的认可。
随着张云山调任南陆省,成为省里的三号人物,孙福强也跟随他回到了南陆省。
这一次调动,让他终于结束了与谢虹两地分居的生活。
谢志斌特意把他叫回家里一起居住生活。
其实,谢志斌心里还有更深的考量。
经过这些年的观察,他对孙福强的为人和能力已经非常了解,他想亲自带带这个女婿,把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为人处世的道理传授给他。
孙福强和张华两人虽然有着相似的身世经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
张华这个货起初还是小心翼翼的,工作也是只求温饱而已。
可当手中有了巨额财富后,心态渐渐发生了变化。
他在官场中没了忌惮,甚至给人一种“不求上进”的感觉。
但即便如此,刻在他骨子里的对贫困百姓的同情、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却从未消失。
而孙福强,自始至终都保持着那份沉稳和坚韧,他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前行,从未偏离过方向。
有着多年领导秘书工作经验的孙福强,即便到地方任职,也因长期跟随领导的经历,练就了沉稳的行事风格。
他对局势的研判精准透彻,对政策的拿捏更是驾轻就熟,这些都是他在工作中积累的显著优势。
然而,创新精神的相对匮乏,却成了他主政一方、推动经济发展时难以回避的短板,且随着他的官职越高,短板愈发凸显。
而张华这货呢,他有时候就像孙猴子,他已经没有了贪恋权势的想法,所以他工作起来便没有后顾之忧。
只要把他放到一个岗位上,他就秉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的心态,敢大刀阔斧的放手施政。
结果,越是他敢折腾,他取得的成绩越好。
再加上他脸皮厚,谁批评他,他都敢扛着脸皮接下来。
所以,用张华这类的干部去主政一方,上级领导只要帮他把握着方向,其他的就不要担心了。
只要给张华说:“我不管你咋干,在多长时间内,你给我干出一个什么成绩出来。”
然后就不要理他了,就看张华咋折腾了。
嫌他的步子慢了,拿着小鞭抽他就行了,张华那货保准给你干好。
这就是孙福强与张华的不同地方。
这也是张华都已经当上北原市的市委书记了,而孙福强还在省城新安区党委书记的位置上没有挪窝。
其实,孙福强的能力,随着他的职务越高,他越不适合做政府的一把手,党委的工作还是蛮适合他的。
政策研究方面的工作他也适合。
而张华那货,放到哪个位置都行,关键他的背后得有个人时刻拎着小鞭监督着他、鞭策着他。
不然他这个“奇懒无比”的货敢在家里躺平不带出门上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