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华清宫以北是新丰县,因为运河改道的事情,这座历史悠久又极具战略属性的古县,已经开始有所变动了。
这里将会保留一部分居民区外加手工业作坊,剩下的房子将会被官府征收改造为禁军主衙及百官府邸,新丰仓将...
1.以李隆基的成长历程为主线
2.描绘开元盛世的社会风貌
3.展现宫廷内部的政治斗争
4.着重描写安史之乱前后的转折
为了让故事更生动具体,我将以“李隆基早年经历”为切入点开始续写:
长安城的清晨,阳光洒在太极宫的朱红宫墙上。我是李隆基最小的儿子李明,今年刚满十岁。父亲虽然贵为太子,但这些年朝中局势并不安稳。
“殿下,该用早膳了。“贴身宦官轻声唤醒正在批阅奏折的父亲。只见他放下手中的朱笔,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慈爱地看向一旁玩耍的我:“明儿,你过来。“
我急忙跑到父亲身边,他轻轻抚摸着我的头顶。父亲虽贵为储君,却从未有过半分骄纵之态。记得有一次,我好奇地问他:“父皇,为何您总是这般勤奋?“
父亲微微一笑:“儿啊,天下之大,黎元为重。为父今日之所为,皆是为了将来能给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说罢,他将我抱上龙榻,指着窗外初升的朝阳:“你看那轮红日,就像我大唐的国运一样蒸蒸日上。为父希望能亲眼见证一个更加辉煌的大唐。“
正当我沉浸在这温暖的父子时光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内侍总管匆匆来报:“启禀太子殿下,有紧急军情!“
父亲立刻收敛起温柔神色,正襟危坐。只见一名年轻将领快步走进殿门,单膝跪地:“启禀太子殿下,河西节度使郭知运将军遣人送来加急战报:吐蕃大军再度进犯边境,祁连山下烽烟四起!“
父亲沉思片刻,随即下令:“传朕旨意,令郭将军严守边关,朕即刻入宫面圣,请旨出征。“
看着父亲迅速处理军务的样子,我不禁心生敬佩。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位胸怀天下的储君。即便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他依然保持着从容不迫的态度。
待使者退下后,父亲又恢复了往日温和的模样,摸着我的头说:“明儿,记住为父的话:男子汉当以天下为己任。今日之大唐,正是需要像你这样年轻人的时候。“
说罢,他命人取来一副画卷,在案前铺开。这是一幅描绘河西走廊风光的长卷,青山绿水间点缀着几座营帐。父亲指着画中的景象告诉我:“这片土地是咱们大唐的门户,历代先王都曾在此与异族交锋。为父希望有朝一日,你能亲自踏上这片热土,感受它的雄浑壮美。“
就在这时,宫外传来太监尖细的嗓音:“圣旨到??宣太子殿下速速入宫觐见!“
父亲收起画卷,转身对我道:“明儿,你且在这里等着,为父去去就回。记住今天的话,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我不禁想起他平日里教导我的话:“为人处世,要以仁德为本;治理国家,当以民生为重。“父亲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充满智慧的人生导师。
回到寝宫的路上,父亲还在思考应对吐蕃的办法。作为未来的天子,他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这些年来,父亲一直致力于加强边防建设,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大唐的安宁稳定。
“殿下,前面就是含元殿了。“内侍提醒道。父亲整理了一下衣冠,缓步走上台阶。今天的朝会注定不会平静,因为吐蕃的问题牵扯到了整个帝国的安全。
果然,一进入大殿,便看到文武百官们议论纷纷。宰相宋?率先出列:“陛下,臣以为当立即调兵遣将,支援河西防线。“
兵部尚书张说则持不同意见:“微臣以为,此时不宜轻举妄动。吐蕃此次兴师问罪,恐怕另有图谋。不如先派使臣前往探听虚实。“
两位重臣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父亲站在一旁静静聆听,待二人争辩告一段落,才缓缓开口:“二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不过依朕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皇帝陛下点点头,示意父亲继续说下去。父亲清了清嗓子:“河西乃我大唐屏障,不容有失。但贸然出兵,恐有不测。不如先派特使前往,若谈判不成,再行发兵不迟。“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称妙策。皇帝也露出赞许的笑容:“太子所言极是,就按此办理。“
散朝后,父亲特意留了下来。原来,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向皇帝禀报。那就是关于科举制度的改革方案。父亲认为现行的选拔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应该加以改进。
“父皇,儿臣以为,当今之世最需的是真才实学之士。而现有科举制度过于僵化,无法选出真正的人才。“父亲诚恳地说。
皇帝听了连连点头:“爱子所言甚合朕意。不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