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打仗与打灰的辩证关系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主持下,唐军先行在榆次县建造了能够容纳十万人的临时居所——
    或者说,临时工棚。
    根据计划,第一批新到的十万民夫,将先在榆次县先休整几日,熟悉山西的风土环境,缓解长途跋涉的疲劳。
    然后,他们将前往其他邻近的县城,在那里建造新的工棚,为后续的九十万同事提供住处。
    毕竟一百万民夫,不是游戏里的一个数字。
    他们也是要吃喝拉撒,需要地方安置的。
    若是把他们全部堆叠在榆次县一地,一个县城突然多出百万人口,那分分钟爆炸,光是屎山(字面意义)就能把李明给淹没了。
    所以,在干活之前,李明得先在自己实际控制、邻近晋阳的多个州县,逐步兴建大量临时居所,以容纳这些新来的劳动力。
    想让马儿跑得快,就必须给马儿先喂饱了,这就是李明的治国方略。
    顺便一提,为了彻底免除民夫在打仗的地方打灰的后顾之忧,李明还特地派了一支偏师,占领了蒲州全境。
    就此吞并了蛙跳战术跳过的“孤岛,彻底将李明大军所在的并州南,和大明的实际控制区域连成了一片——
    这并没有花多少工夫,在李世绩率领剩余唐军支援晋阳以后,这座空城很爽快的就向大明天兵开城投降了。
    “榆次县虽然是上等县,但是无法长时间容纳过多的人口。
    “其他住所的选址都已经选定了吗?”
    李明关切地问道。
    一百万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也可以算作一个抽象的数字。
    因为这个数量实在太大了。
    一个高中每周开晨会,操场上乌泱乌泱的人头,顶天也才一千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80章打仗与打灰的辩证关系(第2/2页)
    一百万人,是此等规模的一千倍,已经超出人的直观认识了。
    如果让李明亲自来安排这一百万流动人口,那他别的事情可以不用干了。
    “已经全部选定,在地图上标注出来了?”
    契苾何力将一副地图徐徐展开,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点线圈。
    李明装模作样地点点头:
    “甚善。”
    看不懂。
    还好,李明还有一票可以仰赖的兄弟。
    不就是盖工棚、干工程嘛,包工头薛万彻最有经验了,交给他就行了。
    契苾何力补充道:
    “陛下,至于您所要求的油脂,筹备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李明摆手道:
    “这倒不必太着急,人先到位,做好先期的‘工程’,至于物资可以稍后准备。
    “拉长采购时间,也不至于让物价在短时间内一下子飞腾起来。”
    哦,原来如此,分批采购原来还可以压降采购成本,陛下真是会精打细算呢……皇权舔狗契苾何力心中暗暗叹服。
    但他再细细一琢磨。
    唉,不对啊!
    “陛下,为了这场晋阳之战,我们是不是耗费过巨了?”契苾何力提醒道。
    李明天真地眨眨眼睛:
    “爱卿何出此言?李世绩北上虽然给我们让出了蒲州空城,但是也让本就巩固的晋阳防线更加难以攻打。
    “将近十万唐军精锐龟缩一城,那就是一颗砸不烂的铜豌豆啊。
    “不做好万全的准备,贸然进攻,只会让我军伤亡甚巨。”
    面对小李陛下逃避问题的行为,契苾何力据理力争:
    “陛下,可是再‘万全’的准备,也不能毫无止境,总得有个头啊!
    “晋阳不过一城。我们坐拥天下,拔除此城,有必要云集百万之众、收尽天下民脂民膏(字面意思)吗?
    “请珍惜国力、珍惜民力啊陛下!”
    契苾何力与其是在询问,不如说是在吐槽。
    既然李明陛下还知道采买油脂的时候必须节省成本,那从一开始就不要实行这耗费巨大的计划呀!
    这不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嘛!
    眼见得逃不过这个问题,李明神秘兮兮地笑了:
    “我想做一个社会试验,在农业社会动员百万大军,是否真的可行。”
    “啥?”契苾何力听得一愣。
    抛去李明陛下习惯性抛出的奇怪词汇不谈,也抛开李明陛下拿国运当儿戏的孩子气行为不谈。
    单从“是否能够动员百万大军”这个纯学术问题出发,这有什么试验的必要吗?
    百万“正规军”作战或许有吹牛的成分,但是百万“炮灰”参战的战例并不是没有。
    比如淝水之战的苻坚老哥。
    况且李明这次动用的也只是百万民夫。
    百万披甲士兵难找,但是动用百万后勤劳力的大混战,在历史上不是比比皆是吗?
    “陛下,为了此般理由赌上国运,让国内民生举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