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抱歉,有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只是精兵常有,而全能猛将不常有。
最缺乏休整的,就是这支军队的主将薛万彻了。
老薛这几天是连轴转。
先是打仗,打了一半又马不停蹄地去处置新来的民夫。
好不容易将百万好汉安顿好,工作任务分配完毕,他一刻也没停,又被派去前线打仗了。
没办法,能力越强责任越大,只能苦一苦他了。
…………
“什么?百万?!”
晋阳府中,李世民摔下手里的密信,下意识地拍案而起。
偏瘫的身体让他打了一个趔趄,差点站立不稳。
“陛下!”
侍从赶紧搀扶上前搀扶。
李世民的身体被架了起来,样貌颇为狼狈。座下的诸将心中不忍,莫不敢视,不禁暗暗感叹英雄迟暮。
但是此时的老李头可没有心思关注自己的仪容,胳膊凌空着,手指还指着地上的那封信,嘴里模模糊糊地念叨着:
“我,我……
“我那愚蠢的儿子啊!”
您的哪个愚蠢的儿子?……尽管大不敬,但是诸将下意识地在心里一个个排查起来。
除了三位嫡子和……嗯,那位礼法上的“嫡子”以外,陛下的几个庶子确实都不是很聪明的亚子。
不过陛下不大可能因为那十几个歪瓜裂枣而如此痛心疾首,而且还是在如今这关键时刻。
四位嫡子之中,一个已经死了,两个被俘,陛下该喷已经喷过了,不至于在今天旧账重提。
那剩下的那个“愚蠢的”儿子……
李明?陛下说的是他?
诸将的脑子转得飞快,但是还不够快,跟不上天策上将的节奏。
反贼之首到底干了什么蠢事,让与他立场对敌的李世民陛下这么恨铁不成钢?
那封从前线寄来的密信,到底写了些什么?
大家的好奇心前所未有地旺盛起来,拼命克制住往地上那封信偷瞄的冲动。
“咳咳……唉!”
太上皇陛下终于渐渐地平静下来,在搀扶下坐回到席位上,重新恢复了几分往日的威严,言简意赅地向迷惑的诸位解释道:
“是李明。那厮先前运来十万民夫以后,非但没有收手,反而又运来了九十万人。
“现如今,他在前线已经堆积了整整百万之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83章船破偏遇打头风(第2/2页)
前线就这么点地方,山西又是地形崎岖,适合大部队展开的区域并不广大。
用“堆积”这个词,一点也不夸张。
“百万?!”
诸将异口同声地低声惊呼。
李世绩前期汇报前线来了十万人时,他们已经够吃惊了。
好家伙,现在直接超级加倍了啊!
同样的,他们也不是感慨于“百万大军”的规模,而是感慨于对面那位陛下的愚蠢。
纯粹堆人头的打法,已经落后好几个版本了。
人一多,素质良莠不齐、指挥难度加大不说,光补给就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都不用敌方来劫粮道,时间一长,自己就乱套了。
更何况,李明摇来的还不是正儿八经的士兵(如果大明这能掏出披甲百万,那可真是大唐恐怖故事了),而是民夫。
民夫能有多少战斗力,对面的主将薛万彻自己最清楚——
当年隋末大乱斗时,薛万彻和他哥薛万钧,各带了百来号骑兵,就一波冲散了窦建德的二十万农民军。
说他们毫无作用都是抬举,在战场上属于纯纯的反作用。
这也是李世民对李明这么恨铁不成钢的原因。
你小子不是想要席卷全天下吗?
怎么还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啊?
苻坚老哥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如果最后输给你这样的二货,史书会怎么评价朕啊?
别因为你的抽象操作,连带着让被你推翻的大唐都风评被害了啊!
“呼~”
李世民叹出一口浊气,道:
“李世绩认为,明军集中这么多劳力是为了修碉堡,以坚固工事步步蚕食领土,并以此为依托,进而围攻晋阳。
“尔等以为呢?”
诸将均点头赞同:
“末将附议。”
除此之外,他们实在想不出其他更合理的解释。
“朕倒觉得未必。”李世民沉吟道。
盖碉堡稳扎稳打,对其他人来说,已经够脑洞大开了。
但是以李世民对他小儿子的了解,这还太保守了。
李明的思路,素来是让一般人摸不着头脑的。
“堡垒战术”这种一看就具备可行性的战术,对李明来说,脑洞还不够大。
这是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