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地说着:
“换一个人来当首相,固然不至于让国家闹出乱子,但是对百姓的福祉、国家‘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一定是不如房玄龄的。
“让房相这样一位人才闲置了,岂不是浪费?这是‘低效率’的行为,机会成本巨大啊!”
李世民吃力地听取着儿子的发言。
长篇大论的字里行间,都充斥着“效率”二字。
这让李世民很不解,忍不住打断道:
“你为什么这么强调‘效率’?
“现在全天下都归你所有,百姓也安居乐业,而你尚在……比当打之年都还要更年轻一些。
“你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何必这么着急?难道有什么事情十分紧迫,必须要高效完成吗?”
李明顿了一顿,挠了挠头:
“在近期,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可是土地要分配,土地要开垦,水利设施要完善,道路城市要修建……”
“这些都是统治的日常工作,可以一直做到下一个千年!”李世民的声音越来越高,因为语速快,所以口齿都有些模糊了:
“你何必急于一时,把你自己、你的部下、你的臣民、你的国家,逼得精疲力竭呢?”
是的,不仅是李明和李明周边的人。
李世民通过自己这一路的观察发现,整个大明都时刻处于一种神经紧绷的状态。
动作一丝不苟的士兵、干练的船员、大街和漕运上穿梭的货车货船、还有市井街巷里马不停蹄的人流……
景色虽然和大唐无甚区别,但是李世民敏锐地感知到,大明的社会氛围与大唐迥然不同——
大明的子民,不论高低贵贱、也不论从事何等职业,永远都是雷厉风行的,永远都在忙碌,手里永远都有忙不完的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04章大明啊,请等一等你的人民(第2/2页)
永远都在追求“效率”。
与之相比,即使大唐长安、洛阳东西两都闹市区的商人,都显得像是在闲庭信步似的。
至于大唐其他地方的人,更是被衬托得仿佛在混吃等死一般。
一个国家的特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国皇帝的特质。
李世民就不明白了,李明把他的国家、他的天下搞得这么累,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
李明被老爹问住了。
他发现,自己和父亲之间有着代沟。
也不大,也就是“农业时代”跨到“工业时代”的那种。
出生在二十一世纪、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工业化国家,“卷效率”是镌刻在李明基因底层的源代码。
他只要稍有懈怠,“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已经错过了大航海时代”、“解放发展生产力”等字眼就自动浮现在眼前,刺激着他继续开卷。
这几乎让他忘记了,自己正身处于一千多年前的公元七世纪,身处于靠天吃饭、按农历作息的农业时代。
在他看来,卷效率、时刻发展生产力,是自然而然的本能。
可是在他同时代的其他人看来,这行为难免令人疑惑——
只要不违农时,在农闲时期躺平休息,乃是自然之理。
何必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十二时辰,都倾注于“生产”,把自己弄得这么累呢?
“要说你好大喜功、透支民力吧,可你做的都是民生工程。和秦皇隋炀不是一路人。”
李世民继续道,语气中带着点纳闷。
“可要说你体恤民力、与民生息吧,哪有这样的休养生息?”
他指了指车窗外。
现在是夏天的午后,许多工人正顶着毒辣的太阳,辛勤地铺设着道路。
“有人热晕倒了!”
工友们喊着,熟练地将某位中暑的工人抬出工地,抬到树荫底下扇风灌水。
路边的人群川流不息,没有人朝事故现场看一眼。
不论是工人们娴熟的动作、还是路人们见怪不怪的态度,都表明,干活干到中暑在大明属实稀松平常。
而在李世民这个“外人”看来,这是非常不可理喻的。
首先,有什么路一定要在大夏天非修不可呢?
而且还是在大战刚过、民力疲惫的“这个”夏天?
好大儿李明到底是爱民还是恨民,分不清,他真的分不清啊……
李世民追问:
“勤政是没错,但是也得讲求天时人和。
“现在天下既定,我国并无内忧外患,你又为什么这么用力地‘发展’,把你和你的国家逼到极限?”
李明就不懂了,反问:
“让国家富强、百姓富庶,难道还需要原因吗?”
李世民:“可是代价呢?”
李明:“代价就是百姓失去了忍饥挨饿、流离失所的自由。”
两人说话越来越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