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未曾设想的道路:河北士族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李明回到了立德殿,迎接他的是核蔼可擒的阿娘与五位姐姐。
    母亲杨氏——现在已经荣升杨妃——抚摸着鸡毛掸子,温柔地说:
    “听陛下说,阿娘的好大儿干了好大事呀。”
    李明捂住屁股瑟瑟发抖:
    “别别别,杨女士请冷静,我在阿爷那里已经吃过一顿竹笋饭了……”
    “别客气,一顿怎么够表达我的褒扬之情呢?”
    “别……啊!啊!救命!”
    立德殿传出了有节奏的啪啪声。
    门外的老宦官听着某人的惨叫,欣慰地点点头:
    “嗯,今天很大声,看来殿下的心情不错。”
    每晚的固定节目,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
    李明跪着吃大米拌小米。
    虽然升了格,但杨氏仍坚持住在立德殿,能省一点内帑是一点。
    逼仄的屋子里同时挤着一位妃子和五位公主,导致立德殿成为了单位面积职级最高的地方。
    “别挑食,多吃蔬菜。”
    李令给李明的夹满了葵菜,碗里顿时绿意盎然。
    李明的脸也跟着绿了。
    为啥我的工人都有羊肉吃,我却只能吃糠咽菜……
    “你怎么还没嫁出去啊?是不是没人要你啊?”他忍不住嘟哝。
    李令手一顿,鼻子轻哼一声:
    “陛下觉得那个姓裴的配不上我。”
    杨氏筷子敲敲碗:
    “吃饭吃饭。”
    “哦。”
    “李明,你一会还有作业别忘了写。”
    “唉……哦。”
    …………
    吃完饭,立德殿的书房——说是书房,其实不过是一间能勉强容纳一桌一椅的小阁楼——久违地亮起了灯光。
    李明对着纸笔发麻爪。
    穿越了还得写检讨,他有种白穿越了的感觉。
    都特么赖韦待价!
    这口气他咽不下去,一定要出气!
    要不干脆写首反诗吧。
    就写“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嗯不错。
    够解气也够反动。
    而且李世民肯定看不出个所以然,还以为儿子突然开窍要大展身手了呢。
    说干就干,熊孩子李明兴奋地执笔蘸墨。
    这时,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
    杨氏端着茶,放在李明的书桌上。
    “儿啊,好好写啊。”
    她叮嘱着,就像一位关心孩子学习的普通中国式家长。
    “我会哒。”
    李明随口应付,就像一位只想玩手机的普通中国式熊孩子。
    杨氏看着这个不肖子,温柔地拍拍他的小脑袋:
    “好好向你的父皇表现。李令和你其他姐姐的婚事,都寄托在你身上了。
    “这也是为了你自己。”
    什么什么什么?
    杨氏一番话,顿时让李明猪脑过载。
    一份熊孩子的检讨书,怎么整出了拯救世界的严肃性?
    “这事她们都不知道,阿娘只和你说。”
    杨氏轻声道:
    “阿娘曾请求陛下,请他将李令许配给一位好人家。”
    “谁?”
    “博陵崔氏,殿中侍御史崔仁师之子,崔挹。”
    嘶~
    李明不由得放下了笔。
    崔氏是天下第一望族,最大的地主势力没有之一。
    也是河北士族与朝廷暗斗的领头羊。
    李明不喜欢,李世民也不喜欢。
    母亲这一手,是出于什么心理?
    “你知道为何河北不服朝廷吗?”杨氏突然问。
    唐朝语境下的“河北”,指的一般是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的燕赵故地,与“山东”差不多一个意思。
    就像楚人不服周,燕赵之人也一直不服唐。
    民风彪悍,且怀有二心。
    为此,李世民甚至嫌山东河北“人多壮勇”,不愿意在那地方多征兵。
    “嗯……因为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李明积极开动小脑筋。
    “有一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杨氏平静地说着:
    “其实他们最不服的未必是朝廷,而是陛下。”
    不服李世民?
    “为什么?”李明几乎脱口而出。
    昏君只是熊孩子们嘴上调侃的,没人真觉得李世民不是个好皇帝吧?
    “因为在统一河北的战争中,陛下没有处理好。”杨氏道:
    “河北势强,本就不服我们关中人。陛下杀了在河北颇有民望的割据势力窦建德,导致人心浮动。
    “后来刘黑闼以窦的名义起兵,又被杀。
    “是太上皇命令……命令你的大伯去招抚河北民众,结交当地士族,才慢慢收拢了民心。
    “而之后的事……你也知道。”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