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叛贼守国门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己的生命当儿戏了。
    毕竟大明最可怕的,不是她那训练有素、又仿佛无穷无尽的军队,也不是那壕气的铠甲、巨舰等优良装备。
    甚至不是那雄厚得如同无底洞一般的国力。
    而是那个新兴帝国的统治者本身,李明。
    那厮……那位陛下喜怒无常,最是让人捉摸不定。
    虽然他正在和他的皇兄李承乾打生打死。
    但你若是敢篡了李承乾的位,鬼知道那货会不会给你安个“敢欺负我大兄”的罪名,让你全族体验一下渭水的深浅。
    那位小小的暴君,给京中群臣的心里留下了大大的阴影,让他们不敢对摇摇欲坠的李唐江山踢上一脚。
    叛军守国门了属于是。
    一个慢条斯理的声音:
    “臣下乃是圣上的眼耳口鼻手。圣上在哪,臣下就应该在哪,否则便是不称职。
    “如今陛下出宫,臣下岂有安坐京城之理?”
    瞧瞧,瞧瞧,所以说别人家学渊源,能当御史呢。
    能把“咱们跑路吧”说得那么清新脱俗,不愧是文化人。
    “韦御史所言差异。陛下微服私访,我等更应替陛下打点好国事,以待圣驾归朝才是。”
    跑路的提议,并没有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因为经过几轮筛选,有跑路意向的家伙已经基本润光了。
    从李明“风起于萍末”的原始股东,到监国时期带去辽东的一大批自己人,大明先后两次横扫中原。
    以及这次陛下突然“重病”病遁。
    理想甚高甚大的、天生有反骨的、或者意志不坚定的,在这几轮筛选过后,该跑的都跑光了。
    毕竟连陛下都跑路了。
    现在还能坚守在长安的大臣,那是真正的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的。
    出乎意料的,这样的“顽石”还挺多。
    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
    一方面,李世民陛下余威尚在。看在老上司的份上,大唐群臣的忠诚度还是有点保障的。
    另一方面,则是李明陛下太可怕了。
    历经多次乱世,各种拟人非拟人的统治者,各大家族也见识过不少了。
    整治老百姓的统治者有很多,但专门整治“各大家族”本身的,那个李明陛下好像还是头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65章叛贼守国门(第2/2页)
    为了保护本族的利益,延续家门,这些顽固派报团取暖,自动团结在“大唐”这杆大旗之下。
    尽管李世民、李承乾两位陛下对士族门阀的态度也不咋地。
    但是和李明相比,那简直和春风拂面一样温柔。
    这些大族在朝中的代表,已经下定决心要和大唐一条路走到黑了。
    “诸位说的也是。”韦御史没有坚持。
    能够确认诸位同僚还愿意坚守长安,有着抵抗到底的意志,这个务虚会就算没有白开。
    只是留着归留着,大家的抵抗意志再怎么坚定,但是对如何“替天子守国门”这个问题上,仍然拿不出一个像样的主意。
    并非诸君无能,而是明军太豪横。
    一力降十会,当大明以数倍于己的国力泰山压顶时,一切计谋都只是雕虫小技而已。
    强如天可汗,也只能左支右拙,狼狈不堪。
    更何况,现在的大唐已经叠满了debuff。
    从百姓跑路造反、到南方势力投敌,真正是内忧外患不停。
    莫看这么大一个国家,长安诸君所能动用的资源属实有限。
    “我等不能为君分忧,真是枉为人臣!”
    那个苍老的“安平县公”哀叹道。
    旁人莫能回答,只是在一边唉声叹气而已。
    出生,死亡,和被李明碾过,这是他们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宿命。
    大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总算让阴森的大堂显得有人气了起来。
    只是除了“大唐药丸”以外,他们并没有讨论出个什么结果。
    主座之上,主会人也是轻轻叹了一口气,换了一个话题:
    “岭南道传来的消息,真腊正在骚扰我国南方边境,杀戮男丁,掠走妇孺为奴。”
    岭南还是忠于大唐的,所以时不时还会向长安报告消息,虽然日常传信的延迟比较高,又隔着一大片反贼地区。
    那地方处于一个比较奇妙的境地,唐朝人讲“南方”,指代的一般是长江、甚至淮河以南的地界。
    至于岭南,那地方在初唐时期实在是太热了,距离“化外”也就一步之遥,融化的化。所以默认是排除出讨论范围的。
    这也是岭南人、尤其是当地汉人坚持抱紧大唐大腿的原因——
    好不容易当了一回“国人”,他们可不想再被打回“野人”,和其他南方野人在丛林里为了一根香蕉打死打活。
    如今岭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