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李治远不如那厮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次日上午。
    李世民坐在桌案边,平淡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他最小的嫡子、晋王李治恭恭敬敬地跪坐在他面前,陪着的还有嫡女、晋阳公主李明达。
    这对兄妹常住立政殿,打小关系就好。
    “有件国事,吾想与你们商量商量。”李世民道。
    李治顿时诚惶诚恐:
    “儿臣只有一些愚见而已,君父若能参考便是儿臣的大幸。”
    经受大儒的教育,儿子在面上还是做到位的。
    李世民的手指弹着桌面:
    “吾想广开官学,提升民间的教养。
    “对确难办学的偏远地区,也想以赠书的形式,向当地百姓传播圣人的教诲。你们觉得如何呀?”
    “好呀好呀!这样穷人的孩子也有机会读书做官啦!”李明达叽叽喳喳地说。
    李治则沉稳许多,先一顿首,道:
    “父皇仁德,可以比肩汉文帝,是天下百姓的幸运啊。”
    汉文帝是封建帝王的样板,也是李世民的偶像。
    然而李世民并没有多高兴,手指也不弹桌面了,等着李治说出那个“但”。
    “但是这办法耗资无数,恐怕收效却甚微。”李治果然是欲抑先扬的套路:
    “山野之民资质低劣,朝廷就算耐心从头教化,也难有什么进展。
    “而且他们半吊子的知识学得多了,难免心中浮躁,不安分种田生产。
    “孔子曾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此意。”
    李世民又问:“百姓不识字,那谁来参加科举呢?”
    “自然是士族大家。”李治侃侃而谈:
    “他们的学问传承自春秋秦汉,有德、不贪,可以为官。
    “既然有现成的官吏人选,陛下又何必劳民伤财,从头培养呢?”
    李明达撅起小嘴巴:
    “可这样对平民百姓来说,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李治无奈地对天真的妹妹笑笑:
    “这就是治国。”
    李世民不置可否。
    这时宦官来报,长孙无忌求见。
    “你们先回吧。”李世民召来大伴:
    “让阿史那结社率送他们回去。”
    趁着等保镖的短暂时间,李治随口一问:
    “父皇,儿臣的老师许敬宗先生去那儿了?”
    李世民也随口回答:
    “去洪州了。”
    “哦,因何罪被贬呢?”
    “四年前在你母后的葬礼上发笑。”
    “哦。”
    李治不吱声了。
    这种比先迈左脚更扯淡的贬谪理由,他可不敢细究。
    这时,一个不戴头盔、披肩散发的突厥将军上殿,不标准地拱了拱手:
    “陛下。”
    阿史那结社率,突厥降将,接任韦待价的右监门卫将军一职。
    因为某位殿下的缘故,他抓小孩儿的能力突飞猛进。
    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护送未成年皇子的专职保镖。
    “把晋王和晋阳公主送回立政殿。”李世民吩咐。
    “是!”
    两个孩子乖巧地跟在高大粗犷的突厥汉子身后,在门口遇到了候着的长孙无忌,恭恭敬敬地行礼:
    “舅舅。”
    “好外甥。”
    长孙无忌疼爱地拍拍他俩的脑袋,抱着一摞文章上殿。
    “陛下。”
    李世民向他微微颔首:
    “什么事?”
    “陛下,臣有一要事上奏。”
    长孙无忌恭敬地说:
    “群臣进谏,陛下在高昌国故土设立西州欠考虑。
    “请求陛下收回成命,改设西昌州。”
    啧……李世民咂了咂嘴。
    群臣不但在是否攻打高昌、如何处置高昌功臣的事情上,与他作对。
    连如何处置高昌,都要斗一斗法了吗?
    西州与西昌州,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西州是州县制,代表唐王朝将高昌故土直接纳入中央管辖,制度与中原无异。
    而西昌州是羁縻州。
    唐朝只是名义属国,唐皇帝只是共主,实际上仍由当地土人自主治理。
    不消说,这又是士族和国家利益不一致而导致的对抗——
    李世民要求中央直管西州,以保护丝绸之路畅通,并防御在西北方虎视眈眈的西突厥。
    但士族不这么认为。
    他们觉得直接管理西域不合算,太费钱了。
    其中隐藏的含义是:
    这些中原的上流人家,不可能去兼并远在千里之外的土地。
    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么朝廷又何必浪费金钱和精力,千辛万苦地去治理?
    至于商贸是否畅通。
    那是商人的事情,与他们这些地主何干?
    “朕……知道了。此事再议。”李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