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崇祯三年的初寒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沂城。
    沂山铁军营房便在昔日沂城大明军所在之地。
    整洁明亮。
    校场旁不远处,新修葺青砖房屋,是沂城铁军独有教导营,如今其中正传来声响。
    魏昶君带启蒙部保庵录,楚意等人,悄然立于教导营外,静静听着,未曾惊动任何人。
    保庵录凝视其中,眼底欣慰。
    身着红袍军服,正在教导的便是魏里长与自己亲自培养的十人师徐鹤。
    徐鹤也曾读过些书,但未曾等到科考,便随流民躲避旱灾,抵达蒙阴。
    亦是最早抵达流民。
    面前则是沂山铁骑十人卫与十名将士。
    徐鹤教导众军朗朗声响自教导营内传来。
    “昔日成军之时,尔等曾迷茫红袍军为何而战。”
    “我沂山铁军先破缙绅,尔等以为吾等为活命而战。”
    “后剿鞑奴,尔等又以为吾等为卫土而死。”
    “当真如此吗?不是!”
    徐鹤眉宇坚毅,缓缓踱步,眼底掠过难以想象的璀璨,声音愈发低沉,伸手指向窗外这方大世。
    “大明浑浊!”
    “大明最大的是皇帝吗?非也,为缙绅。”
    “在朝,缙绅为宰辅、尚书、御史,执一国权柄,在野,缙绅为舆论、规则、秩序。”
    “无缙绅,皇命不得入乡!”
    “此阶层免税免役,因此大灾之年,为逃重税,百姓不得不卖田地,为佃户,乃至奴仆。”
    “前朝阁老徐阶,一族便占地二十余万亩!”
    “而占地的只是缙绅吗?万历年,福王朱常洵一人,便分膏腴之地两万顷,土地因是宗室,不必交税,税从何来?”
    “自然加派至底层百姓,农户,村镇。”
    “土地是什么?百姓的命根子,缙绅拿去,不必交税,宗室拿去,也不必交税,百姓何来如此多税收上交?没了活路,他们只能卖身为奴,或成为佃户。”
    “为奴受欺,欺人女眷,动辄打杀,吞没家财,比比皆是。”
    “再看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帝又如何?即便如此,甚至更有大旱,寒灾,民不聊生到要提着脑袋造反找条生路。”
    “这位皇帝陛下依旧假装仁慈,免去旧日税收,一边强压征收本年税收!”
    “百姓怎么活,吾等怎么活!”
    此刻,年轻读书人站得笔挺,声音浩荡。
    “你曾是农户,你是流民出身,可如今,吾等生活于蒙阴城,家人安在,何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无救世主,吾等天下百姓,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迄今天下仍有万千如昔日吾等兄弟,在如此乱世沉沦。”
    “只有吾类愈多,才能缔造一个崭新大世,人人能活命的大世!”
    铁打的将士昔日死战鞑子不曾流泪,如今却红了眼眶。
    有人想到昔日冻死饿死家人,哽咽咆哮。
    “愿随里长,为新世界,死战不休!”
    启蒙部保庵录愈发激动,开始考察沂山铁军卫官。
    “皇权神授,如何看待?”
    一名十人卫笔挺如枪,眼眸清明。
    “帝王高高在上,唯万民供养,失民心者,如无根之水,与平凡百姓无异。”
    每一个卫官俱是认知清明者担任,一一回答。
    保庵录看着,也赞许点头。
    无畏皇权,无畏缙绅,无畏鞑子。
    不知何时,泪水从脸上滑落,魏昶君凝视战意强势铁军,擦拭着眼泪,也笑着。
    崇祯三年一月末,快过年了。
    穿越至此,一年三个月。
    一波有思想,真正与乱世不一样的军队,终于开始逐渐成型。
    他们不为自身,不为个人。
    为的是,缔造新世界。
    回到房间,魏昶君取出大明事录感。
    灯花发出轻微声响,昏暗灯光中,他开始写信。
    「蒙阴,沂城尽在掌握,今陕西流贼牵制明庭,饥民夺粮,寒灾愈重,更有鞑子南下肆虐,先后克香河,破永平,陷滦州,攻抚宁,局势糜烂,人心惶惶」
    「吾欲夺莒州,以缔造立足之基石,望组织予以援手」
    现代收到消息后,穿越者后盾组织组长雷请议召集会议,迅速回信。
    「蒙阴,沂城已定,然明廷尚未末路,当徐徐图之,不可举旗,以免众矢之的」
    「安定莒州策略如下,其一,杀官,以取空缺,代行其权」
    「经组织研究,可以手段引其民变,随后除该官吏缙绅羽翼,伪装流寇将之斩杀夺权」
    「其二,以官身逐步明升暗降莒州官吏,逐渐架空该官吏势力,或将之转调,以去其根基......」
    现代,回信完成,考古团队代表顾成同样在查看历史痕迹。
    于四百年岁月后,同一区域,寻找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