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好好的,水库干嘛把水放了啊?”
“上面有通知,要下暴雨,把水库腾空了好抗灾。”
“别说了,快干活吧。”
“这棉花长得好好的,怎么现在就要来了,这还连8月都没到。”
“说是要下暴雨,提前采了减少损失。”
“这雨不是年年都下?整这么大动静干啥?”
“放心吧,政府不会害我们的。”
“真的要发洪水?几十年前发过一次,唉哟,那可遭老罪咯,水过了后收不上粮食,有的人家一家子都没咯。
“放心吧,就算是发洪水,只要人没事,国家总不会不管的,那些老黄历就别提了。”
“诶,你这话在理儿。”
广袤的倒海江流域,不论是山区还是平原,都在利用这一点点时间尽可能的做好准备,减小损失。
流域里的同志们看着头上那片阴暗的天空,也没觉得和往常比有什么不同,反正都是阴天,无非就是阴得更厉害一些,但是最终的后果,他们现在是根本想象不到的。
但是西北卫星控制中心和应急局的同志们都知道,那是多大多厚一片雨云。
有响应号召的,就有死的,人一多,什么样儿的都有。
“下雨下雨,哪年不下雨?还不到收成的时候,现在收了能收多少?不急着收!”
“上山?不上!下个雨就能把我下死了?我活这么大,不说浪里白条,至少水淹不死我。”
对于这些人,地方上的同志也只能是尽量劝,实在不行,你不收就不收吧,但是人一定得走。特别是经过检查,的确存在重大风险的区域。
除此之外,预定的蓄洪区内,更是一个普通人都不能留。
三天的时间,还是能做不少的准备工作,只是人力在自然的面前,此时显得犹为渺小。
“幸亏卫星发现得早,还能有一点准备时间,要不然突然下下来,那就真的措手不及。”应急局的领导,此时正在汇报工作。
“现在主要保几个方面,除了人之外,主要保海河口市、保铁路,减小受灾范围和损失。可能受灾的区域经过紧急检查,对水利工程进行了相应处置,对于急切之间无法处置加固的,也做了清库处理或者是其他方案......”
“我们和防汛部门的专家们制定了详细的蓄洪、分洪、导洪入海等方案,争取尽量将洪峰错开,将灾害烈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下......”
应急局的领导将整个方案娓娓道来,面面俱到。
因为发现得早,制定起方案来就从容许多,有很多工作可以提前考虑,早有准备和临时抱佛脚可是大不一样,毕竟有些工作条件没有提前考虑的话,事到临头会发现根本就没条件了。
“嗯,你们一定要记住,人是最主要的,家园被冲毁,我们可以重建,粮食绝了收,我们可以调集全国其他地方支援,但人没了不行。”
“我们明白了,现在就是这么做的。”
“好,你们把方案执行好,再好的方案执行不到位,那也是不行的。没想到我们的新卫星一上天,就给我们立了个大功。”
三天时间转瞬而逝,1号,并没有大规模的降雨。
难道预测错了?这么大的动静最后换来是一个乌龙?
虽然这种乌龙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毕竟不遭灾比什么都强,不过一些撤离到了安全区域的百姓里,各种怪话还是有的。
地方上工作的同志们只好一边安抚,一边向应急局打听下一步的安排,是不是让老百姓都回去?
“绝对不行,10天,如果10天不下雨才能回去。”应急局的工作会议上,高振东和气象专家一起,对这种可能性进行了断然的否决。
而且高振东知道,真正的雨,是从2号开始的,而且是一场波及了一百多个县市的超强降雨。
防汛、应急的同志,此时已经在这里暂时合署办公。
一台计算机摆在会议室的桌面上,连接着一条专线,这是从防汛部门的信息中心接过来的,计算机的显示器上,缓缓的滚动着一个个的名字。
这里每一个名字,就代表一个倒海江流域的国家报汛站或雨量站。此时,每个名字后面那个代表雨量的数字,多数都还是黑色的。
8月2号,值班的同志突然听见“嘀......”的一声报警,一个雨量站后面的数字变成了红色。
红色?值班的同志马上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不对,正常的普通降雨,是不可能在一次上报中,就把雨量值顶到危险的红色,根本没有那么快,而这种情况只代表一件事情??下雨了,而且是非常大的暴雨。
“………………………………………………………………………….…….……….………………………”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是哪个站出现了强降雨,随之而来的一阵报警声直接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