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还得是高委员啊,人家当副总师,那是真的管用!
制定一个小小的指标,就能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重要需求。
虽然大家都听懂了,但是高振东还是解释了一下。
“对,就是这个意思,刚才导研院的同志也提到了,这个导弹在射程的后半程,对高机动目标的命中率有限。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当然,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但是在现在这个客观事实毕竟是存在的,所以我们就把这个东西
给算出来。不可逃逸,意思大家都能听明白,就是哪怕高机动飞机,在这个范围内也无法逃脱的意思。”
同志们纷纷点头,但是空军和导研院的同志只听见了一句话,“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现在人多嘴杂,这个事情暂时不讨论,但是空装局和导研院心里,那是真的痒。
什么叫做“好奇害死猫”,他们现在算是明白了。
而且这事儿还不光是好奇的问题,而是有大用的东西,心里那个难受劲儿就更别提了。
不过好在他们还是有理智的,高委员又不会跑,怕啥。
“那什么是高机动?这个定义是不是也要下一下?”导研院的同志道,如果这个定义不下,那也没法算或者没法测啊。
高振东还没说话,空军的同志先把话接过去了:“这事儿不用振东同志回答,我来告诉你们。9个G,对于打飞机来说,过载9个G就算是高机动目标,因为这是人体承受过载的极限。再往上,不用打,飞机自己就掉下来了。”
9个G,就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人承受过载的极限,当然,也许有超人能到9.1、9.2啥的,但是没有意义,对于普适性的规律来说,就是这样。
这事儿,空军是最熟悉的,他们直接把要求拉满,不过这个要求因为有人的因素,实际上对导弹来说要打下它并不苛刻。
高振东点了点头,补充道:“对,就是这么回事,至于这个不可逃逸区怎么计算,最简单的办法,把导弹发射后的动力射程扇面画出来就行,在这个区域里,还有动力的导弹对于哪怕战斗机来说,也是很难逃掉的......”
有动力就有能量做机动,无论如何,哪怕是在空空导弹里相对机动性比较差的中距弹,其机动性也不是上面装了个湿件的飞机能比的。
“那不简单的办法呢?”知道高振东对同一件事情向来有多个套方案,而且是从低到高循序渐进的,所以导研院的同志对于“不简单”的办法也很有兴趣。
“不简单的话,那就要根据导弹当时的能量、状态、作战高度等条件来计算和测试了,不过这个距离比起动力射程,不会远多少。如果着急给火控系统用,你们就用动力射程代替就行,包可用的。”高振东道。
空军的同志点点头:“嗯,我们就要动力射程,这样稳妥。我们只需要知道在哪个射程里最稳妥的,同时能在火控系统里给出提示就可以了。”
太复杂的计算,对于现在的机载火控雷达计算机来说,还是有一些麻烦,能有一个可靠的提示,对空军来说就够用了。
型号总师笑了起来:“那我现在都能给你一个大概的不可逃逸距离,当然,只是正前方,左右扇区我们得好好算算。正前方不可逃逸的距离,是大约20公里不到的样子,这个导弹极速4马赫,大概是一秒5公里的样子,不考虑
高度等等条件,不严谨的计算的话,从开始加速到发动机烧完,就是这个距离。”
看来这个发动机的加速过程较长,高振东心想。不过这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是对于空军的同志来说,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喜事。
20公里?这都和规划的射程下限相等了,虽然知道“不可逃逸”只是一个描述,实际上并不是100%的命中,但是至少说明,在20公里范围内,敌机逃脱的可能性非常小。
“好!就按照这个方式来计算,到时候把不可逃逸区做到战斗机火控系统里面去。
人想要在空战中根据距离、方位、速度计算不可逃逸区,是个比较麻烦的事情,但是对于计算机来说,这种计算还算是简单,对于C6132的军用加固版本来说就更简单了。
“这个啊,我们只能提供数据,至于把这个做进去,那得是战斗机研究单位才能做的,他们的火控系统我们也搞不了啊。”雷电-2的型号总师笑道。
诶,忘记了,空军的同志拍了拍脑袋,自嘲的笑了起来。
汇报还在继续,总体来说,这是一枚射程45公里,作战高度20公里的中程雷达制导空空弹。
而且在不可逃逸区里具有极高的杀伤概率,在最大射程上,对轰炸机、运输机等非高机动的目标也有比较高的杀伤概率。
对于这个东西,空军这边非常满意,尤其是当看到同期花旗佬的AIM-7C/D的性能之后,又有了一种“万万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