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落幕之前(二合一)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92章:落幕之前(二合一)(第1/2页)
    短短的交锋之后,
    齐国的“尊皇讨奸”之战,很顺利便结束了。
    因为吴国不出所料的战败,也不出所料的迅速投降。
    那派去作为说客的齐国使臣带着诚恳的面容,对那位生性惫懒且愚钝的吴王说:
    “齐国和吴国之间,相隔广大的海域,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如今过来攻打吴国,无非是奉行臣子的使命,来维护诸夏天子的威严。”
    吴王没有怀疑他的话。
    因为对比起吴国,
    齐国对中原的态度的确更加亲切热爱,每年往来的船只,都恨不得在海上连成一条线来。
    有幸落脚于吕宋岛上的吴国并不清楚齐国对于中原的依赖程度,只当东瀛那边是真心仰慕作为诸夏主干的汉朝。
    于是吴王也充满悔意的说,“早知道会出这样的事,寡人早就派人去长安,向天子负荆请罪了!”
    “现在寡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愿意派出使者去往中原……齐国可以退兵了吧?”
    “齐国当然会退兵!”齐使顿了顿,然后又对吴王说,“只是劳师远征,耗费巨大。”
    “我国将士如今正摇曳于吕宋四周,想要就食于吴国……”
    “这万万不行!”
    吴王再愚蠢,却也明白自己这个岛国被他国将士登陆的下场。
    吴国内部训练最勤快的水师都打不过齐人,
    更何况因为嫌弃天气湿热,不愿意操练的士卒?
    就食于吴?
    别真把吴国给吃到肚子里,融合成齐国的一部分了!
    “寡人愿意奉上财物,请贵师返程歇息。”
    不用使者再说什么,吴王直接发挥自己的智慧,如此回复他。
    对拥有一个金矿的吴国来说,只要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算问题!
    齐使很满意他的态度,于是在一番商议后,齐吴之间签订了和平友好的条约——
    在条约之中,
    齐国以诸夏分支中兄长的身份,训斥了吴国这个年幼不懂事的弟弟。
    吴国为此感动的痛哭流涕,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反思了自己对中原汉朝这个宗主国父亲的不尊重,然后自愿送出财宝,以证明自己悔改的决心。
    齐国随后,便满意的回去了。
    而征夷大将军吕鹏的声望,也凭借这场胜利,得到了进一步的增长。
    国中开始出现一些请求他称王的声音。
    吕鹏等待了一段时日,在声音逐渐大起来后,便打算“顺应民心”,接受齐王的禅让。
    但东瀛的水伯说,“不行,要三辞三让才符合流程!”
    吕鹏有些惊讶,“这也有流程?”
    “是啊!”水伯信誓旦旦的说道,“禅让就是这样的!”
    于是吕鹏接受了“天意”,在推拒三次以后,成功坐上了王位。
    田齐那位年轻的,做了很多年傀儡的君主在私底下很担心的询问他,“我在以后还可以享受富贵吗?”
    老田家在取代姜齐时所做的事情,其实是有些不地道的。
    自周武王建邦立业以来,便创下了“二王三恪”之制。
    新王朝的建立者,面对旧王朝遗留下的王族,应该采用温和有礼的态度,将其作为自己的客人,而非臣属对待,以示自己“兴灭国,继绝世”之意。
    所以武王将虞舜后裔封在了陈,夏朝后裔封在了杞,商代后裔封在了宋国,让他们能够延续祖先的祭祀,不断绝那些曾经为诸夏做出过伟大贡献的先贤供奉。
    即便三家分晋,立为诸侯之初,也为晋公保留了部分的土地,让他们继续树立自己的宗庙。
    只是,
    那些土地免不了位于韩赵魏三家之间,俨然一副受到管制的样子罢了。
    直到过去二十年,才在晋静公时,将那些土地全部瓜分。
    但田氏在代齐之后,却直接将齐康公流放到了海岛之上,令其“食一城,以奉先祀”。
    之后,
    这微薄的食邑也被收回,齐康公于是被活活饿死。
    禅让的齐王知道这些历史,所以担心吕鹏也会这样对待自己。
    好在吕鹏说,“我听说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
    “今日我复立姜齐的宗庙,应当吸取过去的经验,弥补祖先失国的错误。”
    “所以,我会让你享受宾恪的待遇,不会施以过多的苛待。”
    前齐王听到他这样说,心里大大松了口气。
    他走下了禅让台,只留下吕鹏高高的站在上面。
    写有“田”字的大旗被取下,写有“姜”字的大旗被挂起来。
    暗中窥探了这一切的鬼神回到阴间,把这件事情告诉齐国的先君们。
    齐王建直接庆幸起来,“还好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