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第一百五十四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正当苏子涵与柳如烟筹备慈善基金会的成立事宜时,一封来自康哥儿的信件打破了这份宁静。信中提到,朝中关于新政的推行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引发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官僚体系的改革,一些既得利益集团开始感受到威胁,他们暗中串联,试图阻挠新政的进一步深化。
    苏子涵皱了皱眉头,他知道这并非小事。这些既得利益集团一旦得逞,不仅会动摇新政的基础,更会影响国家的长远发展。他与柳如烟商量后,决定前往京城一趟,看看是否能为康哥儿出谋划策。
    到了京城,他们发现局势比想象中更为复杂。康哥儿正忙于应对各方压力,他向苏子涵夫妇详细介绍了当前的情况:“那些反对派势力主要集中在几个大贵族家族手中,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拉拢官员,甚至在民间散布谣言,意图破坏新政。”
    苏子涵沉思片刻后说:“既然如此,我们不妨从舆论入手。我可以用我的笔杆子为新政正名,揭露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的真面目。”柳如烟也表示支持:“我可以利用我在宫中的关系网,争取更多皇室成员对新政的支持。”
    于是,一场针对反对派的舆论战悄然展开。苏子涵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深入浅出地解释新政的好处,并用生动的事例说明其带来的积极变化。这些文章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许多普通百姓开始意识到新政对他们生活的重要性,纷纷表示支持。
    与此同时,柳如烟也在宫中积极活动。她与几位开明的太妃交好,通过她们向皇帝进言,强调新政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必要性。太妃们深受触动,在皇帝面前为康哥儿等人说情,希望陛下能够坚定推行新政的决心。
    然而,反对派并没有因此而罢休。他们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一位名叫王大人的官员在早朝上突然提出要重新审视康哥儿当年揭露李大人罪行一事。他声称当时可能存在证据不足的情况,并要求重新审理此案。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许多大臣的关注。一部分人附和王大人,认为应该给李大人一个翻案的机会;而另一部分支持康哥儿的大臣则坚决反对这种做法,认为这是别有用心之人故意挑起事端。
    面对这种情况,康哥儿并没有慌乱。他知道,如果让对方得逞,不仅会动摇自己多年来建立起来的信任基础,还会给整个改革进程带来巨大冲击。因此,他冷静地分析局势后,决定正面回应这个挑战。康哥儿请求皇帝允许他在朝堂之上公开陈述当年事情的经过,并提供所有相关证据。
    当天下午,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异常。康哥儿从容不迫地走上前去,详细讲述了自己是如何发现李大人罪行的过程,以及为何确信其犯罪事实。他还展示了当时收集到的各种物证、人证材料,包括那封由林秀协助获取的关键书信。在讲述过程中,康哥儿语气坚定、逻辑清晰,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当康哥儿说完后,满朝文武都被他的真诚所打动。尤其是那些原本持怀疑态度的大臣们,在看到如此充分的证据面前也不得不改变看法。最终,在皇帝的主持下,确认了康哥儿当年揭露李大人罪行的行为完全合法合规,并且再次肯定了他对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
    这场风波过后,康哥儿的地位更加稳固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反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了让更多的百姓受益于新政,他亲自深入基层调研,了解民众的实际需求。无论是偏远山区还是繁华都市,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通过这种方式,康哥儿不仅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为后续政策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随着时间推移,苏子涵与柳如烟的生活也发生了微妙变化。由于苏子涵在文学创作和社会公益方面的卓越表现,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拜访他。其中不乏一些达官贵人,希望借助苏子涵的名声为自己的家族增光添彩。然而,苏子涵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拒绝了那些不符合自己原则的要求。他认为,真正的才华是用来服务大众、传递正能量的,而不是成为权贵们的装饰品。
    柳如烟同样也在不断进步。她利用自己在宫中的关系网,为改善妇女儿童权益做了许多实事。比如推动女性教育普及、设立孤儿救助站等。她的善举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甚至有几位太妃特意邀请她入宫交流经验。每当有人夸赞柳如烟时,她总是谦虚地说:“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希望能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去希望。”
    尽管生活逐渐变得忙碌充实,但苏子涵与柳如烟始终没有忘记初心。每个周末,他们依旧会抽出时间陪伴家人,享受难得的团聚时光。他们会一起去郊外踏青、放风筝,或者在庭院里摆上茶具,边品茗边聊天。这些简单而又温馨的画面,成为了两人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
    一天夜里,苏子涵正在书房伏案写作,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他出门查看,原来是康哥儿派人送来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