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6【财帛动人心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度达军用标准。”
    他盯着那张图看了许久,忽然意识到什么,迅速调出“极地系统”的日志备份。果然,在三个月前的一次南极数据回传过程中,曾短暂接收到一段异常干扰信号,频率恰好与这张基地的发射波段吻合。
    “他们在监听我们。”他猛地站起身,“不止是偷技术,他们还想掌握我们的观测视角。”
    上午九点整,会议室灯光自动调至作战模式??冷白光,无阴影。安全组、算法组、外联部负责人悉数到场,连正在云南带队勘测的陶雪也通过全息投影接入会议。
    许风吟站在主控屏前,面色沉静:“从现在起,‘哨兵计划’升级为S级应急项目。所有节点启用‘影子协议’,即对外展示一套虚假防御模型,真实系统转入离线学习模式。同时,启动‘回声行动’??利用被捕获的攻击链路,反向植入诱饵数据包。”
    吕智辉皱眉:“万一他们识破呢?”
    “那就更好。”许风吟嘴角微扬,“让他们以为我们慌了,开始胡乱反击。真正的杀招,不在前台,而在后台。”
    他转身调出一张全新的架构图:“我要建一个‘镜像地球’。”
    众人一怔。
    “不是仿真模型,不是数字孪生。”他语速平稳,“是一个完全独立运行的虚拟地理网络,包含虚假城市、虚假道路、虚假人口流动数据。我们将主动向某些渠道‘泄露’这个系统的存在,引导敌人投入资源去破解、渗透、窃取……而当他们沉迷于这场幻象时,真实的‘极地系统’已在无人察觉中完成迭代。”
    陶雪眼睛一亮:“你是想用信息迷雾,换取发展时间?”
    “不仅如此。”他点头,“还要让他们自己暴露更多同伙。每接入一次,就会留下新的指纹。我们要做的,是把这场战争,变成一场精准的狩猎。”
    会议持续到中午,最终敲定三项核心任务:第一,由屈国豪带队开发“镜像地球”底层引擎;第二,陶雪协调外交部与联合国方面,推动建立“跨境地理数据安全联盟”,争取国际支持;第三,许风吟亲自起草致国务院的专项汇报,申请启动国家级反制预案。
    下午三点,他驱车前往怀柔科学城,拜访中科院空间中心的老朋友张启明。这位航天测控专家曾参与嫦娥探月工程轨道设计,也是少数知晓“极地系统”真实能力的外部顾问。
    两人在一间密闭实验室见面。墙上挂着一幅手绘的太阳系引力场分布图,角落里还摆着一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式示波器。
    “你说北境在监听你们?”张启明听完情况,神情凝重,“那我得告诉你一件事:上个月,我们一颗遥感卫星在经过北极圈时,轨道参数出现了0.3毫弧度的偏移。起初以为是大气扰动,但复查推进器日志,发现没有任何主动修正指令发出。”
    许风吟瞳孔微缩:“你是说……有人远程干扰了卫星姿态?”
    “不排除这种可能。”张启明递给他一份加密文件,“我们后来做了反向推演,发现那段时间,恰好有一颗北境旗下的商业卫星在同一空域活动。名义上是做冰川监测,但实际上,它的通信频段与我们的控制系统存在重叠。”
    许风吟接过文件,手指微微发紧。这意味着,对方不仅在地面搞渗透,已经开始尝试太空层面的干预。
    “如果他们能在关键时刻让我们的卫星‘眨一下眼’,”他低声道,“救灾、军事、外交……任何依赖精确位置的服务都会瞬间瘫痪。”
    张启明点点头:“所以我建议,尽快推动‘天基哨兵’立项。用地面系统防攻击,用天上的眼睛盯住敌人的眼睛。”
    离开科学城时,夕阳正洒落在燕山山脉之上。许风吟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绕道去了女儿就读的小学。礼堂外,一群孩子正围在一面电子墙前,兴奋地点击屏幕,查看自己标记的历史地点。
    那个曾发现老邮局的小女孩看见他,蹦跳着跑过来:“许叔叔!我们班今天又找到了三个旧址!老师说要把它做成校园记忆地图!”
    他蹲下身,笑着问:“那你以后想做什么呀?”
    小女孩仰起头,眼神明亮:“我想当一名时空修复师!专门找回被人忘记的故事!”
    他心头一颤,仿佛被什么击中。那一刻,他忽然明白,自己拼尽全力守护的,不只是国家安全、技术主权,更是这些尚未被污染的清澈目光,是未来一代对世界的真实感知。
    晚上八点,他回到公司,收到陶雪发来的消息:“缅甸勘测组顺利抵达,已与当地政府会面。另,联合国正式回复,同意将‘共治架构’纳入2024年全球风险评估框架草案。”
    他还来不及回复,手机再次响起。这次是国家安全部的专线。
    接通后,一个低沉的声音传来:“许先生,我们掌握了新证据。三个月前盗取源码的塞尔维亚服务器,实际操控者是一名持有加拿大永久居留权的华裔工程师,名叫陈砚舟,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空间信息安全博士,毕业后加入北境集团,负责亚太区渗透项目。”
    照片随即传了过来。画面中的男人约莫三十五岁,戴金丝眼镜,面容清瘦,眼神冷静得近乎冷漠。
    许风吟盯着那张脸,忽然觉得有些熟悉。他迅速调出十年前的一份学术会议名录,终于找到答案??2013年北京国际地理信息峰会上,他曾作为青年学者发言,坐在台下的听众名单里,就有“许风吟”三个字。
    原来,他们早就见过。
    “他知道我们的思维模式。”他对着空气说道,“所以他知道我们会怎么防守,也知道我们会在哪里设伏。”
    但他不知道的是,许风吟早已不再是那个只懂技术的少年。如今的他,身后站着千千万万需要安全路径的人,肩上扛着整个国家的空间认知主权。
    第二天清晨,他在公司顶层发布了新的战略指令:
    “从今日起,七维图新进入‘双轨运行’时代。
    明线继续推进国际合作与民生服务,
    暗线全面启动‘净网?天盾’反制工程。
    我们不挑衅,但绝不退让;
    我们愿共享,但不容侵犯。
    谁若执意在黑暗中出手,
    我们就让他永远失去再见光明的机会。”
    命令下达后,全国各地的数据中心同时加载新协议。在无人知晓的深处,无数算法开始自我进化,像森林中的根系,在泥土之下悄然蔓延,织成一张横跨陆地、海洋与星空的防护之网。
    夜深人静时,他又一次走上露台。手机再度响起,是女儿的语音留言:“爸爸,我梦见我和你一起飞过了喜马拉雅山!那里有好多发光的路,你说那是未来的地图……”
    他听着,久久未语,只将手机贴近胸口,仿佛那样就能听见她的呼吸。
    良久,他抬头望向夜空。北斗七星静静悬挂,光芒稳定而坚定。
    他知道,那不仅是星辰,更是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导航坐标。
    就像他脚下这座城市,这片土地,这个国家,正依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一步步走出混沌,走向清晰。
    他打开日记,删去昨日那句话,重新写下:
    “今天,我点燃了一盏不会熄灭的灯。”
    然后合上手机,迎着晨风,走入新的一天。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