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2【陈老祖都快当首富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舟曾带他去青海湖边看流星雨。那晚风很大,帐篷几乎被吹翻,但他们躺在草地上,数着划破夜空的光痕。陈砚舟说:“你知道吗?我们看到的每一颗星,其实都是过去的影子。它们早就死了,可光还在走。也许人也是这样??就算肉体消失了,只要还有人记得你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流过的泪,你就还没真正离开。”
    现在,他终于懂了。
    回到家中已是深夜。女儿已经睡熟,床头柜上放着一张新画:依旧是那棵大树,但这一次,树冠上的光点连成了桥的形状,横跨天际。桥上站着许多人,有穿白大褂的爷爷,有抱着书的男人,还有一个小女孩牵着风筝奔跑。而在桥的尽头,云层裂开,露出一片湛蓝的天空。
    他在画旁坐下,轻声说:“陈爷爷没走远,对吗?”
    女儿在梦中呢喃:“他说,他是风的一部分。”
    第二天清晨,许风吟接到教育部通知,“记忆之桥”已被纳入全国中小学数字素养课程试点内容。教材编写组希望他提供一段导语。他思索片刻,写下:
    >“我们教孩子认字、算数、编程,却很少教他们如何记住一个人的眼神,一场雨的味道,或者一句道歉背后的重量。而这本该是最基础的教育??学会珍视那些不能被量化、却定义了我们是谁的东西。”
    当天下午,他受邀参加一场线上国际研讨会,主题为“后数字时代的人类身份重构”。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学者、哲学家、艺术家齐聚虚拟会场。轮到他发言时,他没有展示PPT,只是播放了一段音频??就是那位老者在火车站告别后五十年补上的“我爱你”。
    全场寂静。
    良久,一位德国心理学家提问:“您认为,这种基于情感的真实性判断机制,会不会导致主观泛滥?毕竟,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
    许风吟摇头:“我不否认记忆会变形,会模糊,甚至会被美化。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完全准确’,而在于‘是否愿意诚实面对’。一个愿意承认自己后悔的人,比一个宣称自己从未犯错的系统更接近真实。因为我们不是靠完美来证明存在,而是靠脆弱。”
    会议结束后,他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份加密文件,解码后竟是当年“定轨者协议”的原始设计蓝图。在最后一页边缘,有一行手写批注:
    >**“警告:若使用者不具备‘非理性牺牲倾向’,则该协议将导向绝对控制。”**
    他盯着这句话看了很久。原来早在最初,系统就预设了筛选机制??唯有愿意为他人承受痛苦、甘愿保留缺陷的人,才配启动它。而他自己,正是因为那段未能送别母亲的遗憾,才成了唯一能驾驭“重启”的人。
    当晚,他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无垠麦田中,风吹起金黄的波浪。远处走来一个身影,穿着旧款科研服,手里拿着一台老式录音机。是陈砚舟。
    “你觉得,我们赢了吗?”对方问。
    “我不知道什么叫赢。”许风吟答,“但我看见很多人开始写信给逝去的亲人,看见学校让孩子采访祖父母的故事,看见街头出现‘记忆邮筒’,人们把纸条塞进去,说‘请未来的孩子读一读我们的生活’。这些事以前很少发生。”
    陈砚舟笑了:“那就够了。系统可以篡改数据,但改不了人心底自发的选择。只要还有人愿意记录那些无关效率的小事,真实就不会彻底熄灭。”
    “你会回来吗?”许风吟问。
    “我已经回来了。”陈砚舟指了指他的胸口,“在每一个你决定相信爱而不是逻辑的瞬间。”
    梦醒时,窗外晨雾未散。他起身走到书房,翻开《重启人生》,在扉页空白处添了一句:
    >**所谓重生,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带着所有伤痕,依然敢向未来伸出手。**
    然后他打开电脑,登录“记忆之桥”后台,发布了一条新的公共任务:
    >**征集:你生命中最不想被遗忘的十分钟。**
    >
    >要求:无需宏大,不必英勇。只需真实。
    >
    >形式不限:文字、语音、绘画、视频均可。
    >
    >目的:我们将从中挑选一百段,刻录于特制水晶盘,埋入“记忆公园”地基之下,千年之后仍可读取。
    不到十二小时,投稿突破五万条。
    有人上传了母亲临终前最后一次微笑的画面;
    有人记录了离婚当天,前妻默默帮他系好领带的过程;
    有个盲童用陶土捏出“记忆中的阳光”,并解释:“它是暖的,圆的,会唱歌的”;
    还有一位老兵,颤抖着念完战友遗书的最后一句:“告诉小梅,槐花开了,我没错过。”
    许风吟一条条看过去,直到眼睛酸涩。他忽然意识到,这场“重启”,从来不是一场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