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67章
几日后。
紫禁城,华盖殿内。
吴为跪伏在地,恭声道:
“陛下,这三日来,微臣与解开、李九思二人一同料理政务三百二十六件,其中,驳回中书省奏请三十五件,批阅二百一十二...
#####民心所向的考验
随着朱高炽在内政、外交和军事上的不断成功,他的名声逐渐传遍大江南北。然而,作为一个未来的帝王,他深知民心的重要性。只有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于是,他决定深入民间,亲自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
一天清晨,朱高炽换上便装,带着几名随从悄悄离开了皇宫。他们沿着繁华的街道一路前行,来到了京城最热闹的集市。这里人声鼎沸,商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朱高炽饶有兴趣地观察着这一切,不时停下来与摊主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意如何,生活是否如意。
一位卖菜的老妇人引起了朱高炽的注意。她衣衫褴褛,面容憔悴,显然生活并不宽裕。朱高炽走上前去,轻声问道:“老人家,您的日子过得可好?”
老妇人抬起头,看了看眼前这位陌生的年轻人,叹了一口气说道:“唉,虽然朝廷减免了赋税,但物价却涨得厉害。我们这些小老百姓的日子还是很难过啊。”
朱高炽听后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索:看来,仅仅减轻赋税还不够,必须采取更多措施来稳定物价,让普通百姓也能享受到国家繁荣带来的好处。
接着,他又来到城外的一处贫民窟。这里的房屋低矮破旧,道路泥泞不堪,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许多孩子赤着脚在街上奔跑玩耍,脸上满是灰尘。朱高炽看到这一幕,不禁感到心酸。
他走进一户人家,发现屋内空荡荡的,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一个年轻女子正在照顾几个年幼的孩子,看到有人进来,连忙站起来行礼。“请问您找谁?”女子问道。
朱高炽微微一笑,说道:“我是路过这里的行人,偶然间看到你们家的情况,想问一下,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吗?”
女子犹豫了一下,然后低声说道:“家里男人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来。孩子们每天只能吃些粗粮充饥,连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听到这里,朱高炽的眼眶湿润了。他知道,这样的家庭在大明还有很多。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即使国家再强大,也难以称得上真正的盛世。
回到皇宫后,朱高炽立即召集大臣们开会,讨论如何帮助贫困家庭改善生活条件。他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包括设立救济机构,为贫困家庭提供粮食和衣物;鼓励富商投资乡村建设,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防止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
这些政策很快得到了实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许多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人们对朱高炽的好感也日益增加。
#####朝堂上的较量
尽管朱高炽的改革措施深得民心,但在朝堂上,他仍然面临着来自不同派系的挑战。一些保守派官员对他的新政策持怀疑态度,认为过于激进,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而另一些权贵则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影响,试图阻挠政策的落实。
一次廷议中,一名资深大臣站出来反对朱高炽的提议。他大声说道:“殿下,您提出的这些措施固然好听,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而且,过度干预市场行为,只会损害商业的发展。”
朱高炽闻言并未动怒,而是冷静地回应道:“大人所言并非没有道理。但是,我们作为朝廷官员,首要职责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任由物价飞涨,百姓生活困苦,又怎能谈得上社会稳定?至于对商业的影响,我相信只要政策得当,完全可以做到既保障民生,又促进经济发展。”
为了说服更多的人支持自己的观点,朱高炽特意邀请了几位经济学家和学者前来讲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他还列举了许多历史上的成功案例,证明适当的调控并不会抑制商业活力,反而有助于其健康发展。
经过多次辩论和协商,最终大多数大臣都被朱高炽的诚意和智慧所打动,同意了他的提案。而那些顽固不化的反对者,则因为失去了民意基础,逐渐退出了政治舞台。
#####家庭中的责任
除了繁忙的公务,朱高炽还十分注重家庭关系的维护。他认为,一个合格的帝王不仅要在朝堂上有所作为,更应该成为一个关爱家人、重视亲情的人。
朱高炽的妻子徐氏是一位贤惠善良的女子,两人感情深厚。每当朱高炽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总会抽出时间陪伴妻子。他们会一起散步聊天,分享彼此的心事,有时还会共同欣赏诗词歌赋。
有一次,徐氏提到自己小时候曾经读过一本关于农业种植的书籍,里面介绍了一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