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皇后要离宫出走拦不住了!朱元璋:快快去请朱橘!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17章
    春和宫。
    “啥?娘也要跟着大哥他们一起去?”
    朱橘一脸惊异的道,
    “她这是要发癫啊!”
    朱元璋:“!!!”
    “对对,你说的太对了!咱觉得她就是在发癫!她...
    重八回到故乡后,并没有停留太久。他深知,自己的使命远未完成。虽然在义军中已经崭露头角,但要真正改变这片土地的命运,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离开家乡前,重八特意去了村头的老槐树下,那是他年少时常常读书的地方。如今这棵老树依旧挺拔,只是树下的石凳已被岁月磨平了棱角。他轻轻抚摸着树干,仿佛能看到当年那个懵懂少年的身影。
    “师父曾说,佛门弟子应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重八低声呢喃,“可我却选择了刀光剑影的战场。但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救赎?”
    回到军中后,重八发现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各地起义军派系林立,相互之间既有合作也有摩擦。作为一员年轻将领,他必须更加谨慎地处理各方关系。
    一次偶然的机会,重八结识了一位名叫刘伯温的谋士。此人博学多才,精通天文地理,尤其擅长运筹帷幄。两人初次见面便相谈甚欢,刘伯温对重八的见解大为赞赏,认为他虽出身低微,却有着非凡的领导才能。
    “将军可知,乱世之中,人心最为重要。”刘伯温说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重八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先生所言极是。这些年我走南闯北,见过太多百姓流离失所。若不能让他们安居乐业,即便打下江山又有何用?”
    从那以后,重八更加注重军纪。他要求士兵们不得扰民,遇到困难优先救助百姓。这种做法不仅赢得了民众的支持,也在军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渐渐地,“朱重八”这个名字成为了正义与希望的象征。
    随着势力不断扩大,重八开始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更加稳固的根据地。经过考察,他选定了钟山脚下的一片区域。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靠近长江水道,便于物资运输。
    然而,建立根据地并非易事。首先要解决的是粮食问题。连年的战争让周边地区满目疮痍,田地荒芜。重八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组织士兵开垦荒地,另一方面派人到江南一带采购粮种。
    “将军,这样做会不会太冒险?”有部将提出疑虑,“如今战事正酣,分散兵力恐怕会错过战机。”
    重八坚定地摇摇头:“打仗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吗?如果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就算打了胜仗又有什么意义?”
    在他的坚持下,各项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几个月后,新垦出的土地上长出了绿油油的麦苗;从江南引进的优良稻种也顺利播种。看着这一幕幕景象,重八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放松军事训练。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营地上时,嘹亮的号角声就会响起。重八亲自带领士兵练习武艺,传授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
    “练兵如练虎,用兵如用龙。”他常对将士们说,“我们要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纪律严明的队伍,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随着时间推移,这支军队逐渐成长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不仅战斗力强,更重要的是深得民心。每当行军路过村庄,村民们都会自发拿出食物慰劳士兵;而士兵们也会主动帮忙修缮房屋、灌溉农田。
    就在一切看似顺风顺水之时,意外发生了。一天夜里,突然接到急报:敌军偷袭了后方补给线,导致大量物资被毁。这对刚刚起步的根据地来说是个沉重打击。
    得知消息后,重八迅速做出反应。他一面派人加固防御工事,一面召集众将商议对策。“敌人选择此时动手,显然是想动摇我们的根基。”他冷静地分析道,“但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经过讨论,众人决定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重八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埋伏在必经之路上,同时派出小股兵力吸引敌人注意。这个计划充满风险,但大家都相信重八的判断。
    果然,几天后,敌军主力如期而至。当他们进入预定区域时,早已埋伏好的伏兵从四面八方杀出。重八身先士卒,挥舞着长剑冲入敌阵。刹那间,喊杀声震天动地,战场上血流成河。
    经过一番激战,敌军终于抵挡不住,纷纷溃败。此役不仅保住了补给线,更极大地提升了士气。重八的名字再次传遍四方,人们对他更加敬佩。
    胜利后的重八并没有骄傲自满。他深知,前方还有更多挑战等待着他。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他决定加强情报收集工作。于是,在刘伯温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个高效的情报网络。
    通过这个网络,重八能够及时掌握各地动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有一次,得到密报说某地即将爆发大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