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谋反要快!朱元璋手持密折训吴为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362章
    啪!
    胡惟庸一巴掌拍在了涂节的脑袋上,笑骂道:
    “你可真敢想!给你个异姓王,你敢当吗?”
    涂节嘿然一笑。
    “恩师敢给,那我也敢要啊!哈哈哈……”
    师徒二...
    ####内部整顿与人才选拔
    御前会议结束后,朱元璋立即着手实施一系列内部整顿措施。他深知,大明的根基不仅在于军事胜利,更依赖于一个廉洁高效、充满活力的官僚体系。为此,他命令监察御史加强巡视各地,尤其是那些战后重建中的区域,严查贪污腐败行为。同时,他还颁布了一项重要政策??“举贤不避亲”,鼓励各级官员积极推荐有才能的年轻人进入仕途。
    这项政策很快便显现成效。在江南地区,张子涵因其卓越的理财能力被提升为户部侍郎,负责全面规划全国财政预算。而在北方,李文昭则因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协助吴世?制定更加完善的边防策略。此外,王安石也从一名幕僚升任工部主事,开始参与沿海港口建设及商贸管理事务。
    为了进一步激发新生代官员的积极性,朱元璋还特意开设了一场特殊的廷试。他亲自出题,以“如何巩固边疆安全”为主题,让所有候选者提交策论。经过严格筛选,最终选出十名佼佼者授予实职,并派遣他们前往不同省份任职。其中,一位名叫杨天行的年轻学子因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独特见解而受到重用,被派往黄河沿岸主持治水工作。
    ####北方余孽的隐忧
    尽管蒙古残余势力已被击溃,但朱元璋清楚,这些游牧民族并不会轻易放弃复仇的机会。果然,在北方边境,一些小规模的骚扰事件接连发生。这些袭击看似零散无序,实则暗藏玄机:敌军通过伪装成商旅或难民混入边关,伺机破坏粮草运输线和通信网络。
    面对这一新威胁,吴世?提出了一套全新的防御方案。他建议将现有的防线向外扩展五十里,并建立多个小型堡垒作为前哨站。每个堡垒驻扎百余名精锐士兵,既能快速响应突发状况,又能相互支援形成掎角之势。与此同时,李文昭提出利用情报系统提前预警敌军动向,通过秘密派遣斥候深入草原腹地搜集信息,确保明军始终占据主动权。
    朱元璋对此方案表示认可,但他也提醒两位将领,必须注意避免过度消耗兵力。“边疆稳固固然重要,但若因此削弱国内力量,则得不偿失。”他说,“务必做到攻守兼备,既防止敌人入侵,又保证我军能够迅速反击。”
    ####南方经济复苏计划
    相较于北方的紧张局势,南方的挑战更多集中在经济领域。由于连年战乱以及豪强勾结海盗的影响,许多地方的农业生产和贸易活动几乎停滞。为了恢复秩序,朱元璋决定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首先,他下令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给予农民一定的喘息空间。其次,由张子涵牵头组建了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协调粮食调拨和技术支持,帮助灾民重新开垦荒地。最后,朱元璋还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通过设立市集和驿站促进商品流通。
    在这过程中,刘景阳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行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例如,在福建沿海地区,他鼓励渔民成立互助合作社,共同抵御风险;在浙江山区,则引导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如茶树和药材,增加收入来源。同时,他还与陈虎合作,建立起一支专业的巡逻舰队,确保海上航线的安全畅通。
    然而,这些努力并非一帆风顺。部分豪强虽已被铲除,但仍有少数漏网之鱼试图挑拨离间,煽动民众反对朝廷政策。对此,刘景阳采取了强硬态度,一方面继续追捕逃窜的罪犯,另一方面通过公开审判彰显正义,赢得民心支持。
    ####文化传承与教育改革
    除了政治、军事和经济层面的改革,朱元璋同样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他认为,只有培养出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因此,他在金陵设立了国子监分院,专门为寒门子弟提供学习机会。同时,他还要求各地书院扩大招生规模,让更多普通百姓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本人也经常抽空阅读经典书籍,并将其心得分享给身边的臣子。有一次,他在批阅奏折时偶然发现了一篇关于“仁政”的文章,深受启发。于是,他召集众大臣进行讨论,并明确提出:“为政之道,首重爱民。若能真心关怀百姓疾苦,则天下可治矣。”
    受此影响,不少官员开始反思自己的执政理念。例如,礼部尚书张志高主动调整了科举考试内容,增加了涉及民生问题的题目比重。而兵部侍郎李成则提出,在军队中推广读书活动,提高士兵的文化素质,从而增强整体战斗力。
    ####风雨同舟,共赴未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