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新政双刃:累进税制,股证谋局!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时光,便烟消云散。
    而田地作为根基,方能稳固屹立,绵延不绝。
    累进制税赋一出,无异于堵死了置办基业的通途,难怪连杨士奇这些人也心存抵触。
    退一步来说,即便他们不为自己后人计较,单凭出身与立场使然,他们也难免偏向那些置产立业之人。
    此乃人性使然,根深蒂固,难以动摇。
    唯独姚广孝,这位无儿无女、早已自断后路的老僧,方能超脱世俗牵绊,直言不讳。
    他微微躬身,目光平静的望向朱允熥,似在无声诉说:此中利弊,陛下当细察。
    朱允熥沉默片刻,心中思绪翻涌。
    殿内众人则屏息以待,静候这位年轻帝王的决断。
    “尔等稍安勿躁,且听朕将话说完。”
    朱允熥声音沉稳有力,似要平息方才激荡的情绪。
    他旋即开口,语气中透出一抹从容:“与田地累进制税赋相辅相成的,还有一系列配套新策。”
    朱允熥露出一丝淡淡笑意:“尔等担忧乡绅、士大夫乃至将领之家,皆因无法将家业传于后世子孙,而群起反对新政,这有点过虑了。”
    “朕决意在大明设立证券交易所,推行股票发行,将大明资产部麾下的诸多工厂整合打包成一家家公司,公开上市。”
    “不仅如此,那些由勋贵与豪绅组建、远赴海外探险的雇佣兵团,亦可改组为公司,经朝廷相关机构核准后,上市募集资金。”
    “乡绅们手中的田地,可作为入股资本,折算为相应股份。”
    “这些股份,日后便可作为家业根基,世代传承于子孙后代。”
    证券交易所?
    股票发行?
    打包上市?
    这一连串陌生的词汇,听得在场几人面面相觑。
    陛下究竟在说些什么?
    为何闻所未闻,令人如坠云雾?
    朱允熥见众人神情呆滞,心中了然,清楚他们的困惑。
    他不急不躁地开口解释:“所谓股票,乃是公司所有权的一种凭证。”
    “证券交易所,则是买卖这些凭证的场所。”
    “上市,则是将公司资产公之于众,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以壮大其势。”
    他停了一下,语调愈发清晰:“入股之法,古已有之。”
    “大明商贾经营生意时,常邀他人合伙出资,实则便是入股。如今不过将此法推而广之罢了。”
    朱允熥又细细将股票和股市,都详详细细解释了一遍。
    开设股市,发行股票这个计划,他已经想了许久。
    算起来,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股市和证券交易所,也差不多在这个时代出现。
    他只不过将时间稍稍向前推了一百多年。
    对于发展缓慢的封建时代来说,这并不算太遥远的时间。
    大明如今各项工业,商业,金融业都蓬勃发展,也到了推出股市的时候了。
    虽然股市这东西,有许多弊端。
    但整体上肯定还是有好处的。
    要不然,后世的国家,也不会个个都在自己国内成立股市,发行股票。
    再说,还可以通过“入股”,来解决收购乡绅土地的资源来源难题。
    乡绅自己主动将田地作为股份入股了朝廷的公司,田地也就收归了朝廷,不用朝廷花一分钱去收购了。
    另外,大明的出海事业,也需要股市的支持。
    由银行贷款的风险太高,银行也不应该贷,不应该承担这么大的风险。
    股市募集资金,自负盈亏,才是出海冒险的最佳方案,也是历史上大航海时代成熟的经验。
    经过验证的可行办法!
    让“赌徒”们去赌出海的收益!
    赢了一夜暴富,输了倾家荡产。
    反正都与朝廷无关,也不会像银行贷款那样造成金融风暴。
    还能筹集更多的资金出海。
    将大明的出海事业,再推行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潮。
    殿内诸人皆非凡才,头脑敏锐,听朱允熥娓娓道来,很快便豁然开朗,眼中疑惑渐散,取而代之的是若有所思的神色。
    朱允熥见状,继续说道:“乡绅若将田地折算为股份,注入大明资产部的工厂,则这些田产将交由朝廷先前设立的租赁管理机构统一运营。”
    “如此一来,他们的土地化作工厂股权,自然免于累进制税赋的重压。”
    他语气中透出一丝振奋:“大明这些工厂的盈利之丰,想必尔等身为政务重臣,心中自有明账。”
    “持有这些工厂的股份,后世子孙坐享股息分红,与拥有一片田地收租,又有何异?”
    “田地若经营不善,或逢灾年歉收,恐颗粒无归。而持有工厂股份,则无此忧虑,收益稳固,风雨不侵。”
    “若欲购置那些勋贵手中出海公司的股份,亦是同样道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