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实际上,在朱允熥的初衷中,本就计划先开股市,稳固根基,而后再慢慢推行田地累进税制。
他深知累进制税赋的推行,将如狂风骤雨,冲击之烈,非同小可。
姚广孝先前提及的家业传承,不过是表象;其核心,仍然是利益。
累进税制将从根本上动摇地主豪强的命脉,直击其利益根基。
若此法推行得当,土地兼并这一横亘千年的顽疾,或可被连根拔除,彻底消弭。
而且,朱允熥还很有前瞻性的做了“预谋布局”。
田地不是直接分给百姓,而是收归国有,百姓再从朝廷手中租地耕种。
此举妙处有二:其一,确保每一户贫苦人家在需地之时,皆有田可耕,免于饥馑之苦。
其二,又赋予他们选择的余地,不致被田地牢牢缚住,保有至关重要的灵活性。
譬如,他们大可弃田入城,投身都市生活。
大明正处于急剧转型之际,城市化之潮已悄然兴起。
毫无疑问,未来将有更多人褪去农夫之衣,化身市井新民。
耕田之事,将渐成“专业农人”的专属,而非家家户户的日常。
虽眼下尚无后世那般巨型机械,但“专业农人”凭借精湛技艺与科学管理,亦能用更少的人力,耕种更多的田地,同时使粮食亩产倍增。
值得一提的是,后世之人常想当然地认为,那些耕田一辈子的老农,定然精于农事,技艺高超,堪称田间翘楚。
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在这世上,真正出类拔萃者永远凤毛麟角,即便是种田这等看似寻常之事,亦不例外。
将田地种好,绝非易事,其间蕴含的技术之深,远超外人想象。
从选育良种到施肥调配,从精准用药到水源调度,再到除草护苗,每一步皆需匠心独运,绝非单凭不讲章法的苦力劳作便可胜任。
若与工厂流水线上拧螺丝相比,耕田所需的技术含量,高出何止十倍!
那些耕耘一生的老农中,真正能将田地种好的,十中难觅其一。
更多人不过是年复一年地埋头劳作,毫无章法与技巧可言,亩产始终低徊难升,徒耗光阴。
因此,筛选“专业农人”,势在必行。
让擅农事者耕田,让不谙此道者转投他业,方为正途。
此外,相较于普罗大众,那些精通技术、深谙农道的“专业农人”,更易接纳新颖的科学方法,拥抱革新之风。
科学种田的推广,也会变得更为容易,少了许多阻力。
当然,这些皆是后话。
眼下的朱允熥,不过顺势布下一子,为未来铺陈罢了。
政治的精髓,在于妥协与交易,而非一味蛮干。
身为帝王,他早已胸有成竹,方才故意龙颜微怒,剑眉一挑,摆出一副震慑之态,不过是向詹徽与王佐传递讯息:朕已经退让一步,采纳尔等之议,尔等亦当知进退,莫要再阻挠摊丁入亩之事。
反正这两人对股市仍持有怀疑态度,但朱允熥却深信必然成功。
待后面再推行累进税制,阻力也会减轻很多。
果不其然,詹徽与王佐闻言,相互对望了一眼,彼此心领神会,随即齐声道:“陛下圣明,臣等对即刻施行摊丁入亩,别无异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