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颠覆性的一步!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陛下此法固然匠心独运,将衙役纳入朝廷正式管理体系之中,设想不可谓不精妙。”
    “然而,此举牵涉范围甚广,臣忧心若骤然施行,恐会导致冗官冗员的弊端加剧,朝廷的财政负担难免捉襟见肘,难以承受。”
    詹徽沉默片刻后,率先开口进言。
    夏原吉亦随之拱手行礼,道:“长久以来,地方官府的开支往往缺乏章法,随意挥霍,毫无节制可言。”
    “若能令各级官府在大明银行设立国库,将收支分别划为两条线,此法确实颇为高明,值得称道。”
    “然而,若将衙役全数纳入朝廷正式体系,所需开支势必激增,非同小可。”
    “臣以为,若真要推行此策,需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根基未稳,反生乱象。”
    身为掌管大明银行的要员,夏原吉对每一两银子的流向都格外在意。
    朱允熥目光微沉:“诸位所虑不无道理。然须知晓,从前地方官府的衙役,表面上朝廷未曾拨付薪俸,可实际上,他们仗着手中的权势,从百姓身上巧取豪夺,聚敛的财物何止少数?这些行径,早已悖逆公义。”
    “如今,朕欲将这一切纳入正轨,不过是还其本来面目罢了。改制,势在必行,绝无退让之理。”
    随即,他看向夏原吉,语调稍缓,带着几分认可:“不过,你所言也并非全无道理。国库有多少银子,便办多少实事,朕从不奢望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
    “此事的要义在于稳中求进,逐步完善,直至天下所有衙役,皆归朝廷正统管辖为止。”
    朱允熥心中对此早有筹谋,深知将衙役纳入正规体系绝非一日之功
    他从未想过仅凭一道旨意,便让所有衙役摇身一变成为朝廷的“官员”,那样草率的举动,非但无益,反而徒增混乱。
    真正的用意在于借“转正”之名,逐步规范衙役的行为,约束其肆意妄为的作风。
    只要朝廷释放风声,宣称衙役将与官员同列,纳入正式体系,那些趋利之人便会为了这份“铁饭碗”而收敛行迹,自觉遵纪守法,不敢再如从前那般肆无忌惮地盘剥百姓,甚至鱼肉乡里。
    与此同时,这场变革也为朝廷争取了宝贵的缓冲时间。
    地方官府可借机对现有衙役逐一甄别,细加考察,将那些品行卑劣、为非作歹的“害群之马”从队伍中剔除出去,确保这支队伍日后能真正为民效力,而非成为百姓头顶新的枷锁。
    “臣赞同!”杨荣率先开口,声音恭谨而坚定。
    “臣无异议!”姚广孝紧随其后,语气沉稳如钟。
    詹徽略一沉吟,随即拱手道:“既然陛下有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臣亦无异议。”
    王佐见众臣皆已应声,目光微动,似有片刻犹豫,但最终还是低头恭声道:“臣附议。”
    他的语气虽略显迟疑,却也不敢在此时拂逆陛下和众人之意。
    朱允熥闻言,淡淡一笑:“既然诸卿皆无异议,此事便就此定下。”
    旋即,目光落在夏原吉身上,语调稍沉,带着几分郑重:“夏卿,大明银行乃此项改革之重中之重。设立国库,推行收支分设,皆需仰仗大明银行的统筹调度,断不可有丝毫差池。务必将此事办得妥帖周全。”
    夏原吉连忙俯身一礼:“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
    其实,相较于那需徐徐图之的衙役制度改革,设立国库、将财政收支一分为二,才是此次新政真正的核心所在。
    只要牢牢卡住地方的钱袋子,断了衙役们从百姓身上肆意搜刮的财路,他们的行为自然会受到约束,管理起来也便水到渠成。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对于这收支分设的提议,在场诸位政务大臣竟无一人提出异议。
    究其原因,大明朝廷的中枢机构,早已施行收入与支出分列的制度。
    各部所需用度,皆由户部统一拨付,权势再大的吏部,也绝无可能如地方衙役般,公然向民间伸手勒索。
    唯有地方官府,财政收支混为一谈,乱象丛生。
    身为朝廷中枢的肱骨之臣,这些政务大臣自然乐见地方官府受到更严密的管束,削弱其恣意妄为的空间。
    因此,这条新政甫一提出,便无人出言反对。
    不过,朱允熥心知肚明,这看似顺畅的决策,真要推行至地方,必然会遭遇重重阻力。
    那些盘踞一方的官吏,早已习惯了财政混乱带来的便利,骤然掐断他们的命脉,怎会甘心束手就擒?
    不过,这些都是后事了。
    只要一层层压下去,总会有厘清的时候。
    随后,他声吸了一口气:“朕欲推行的第四项新政,便是彻底废除现行军、民、匠、商、灶、僧、道、乐等户籍之分,尽除贱籍之制。”
    “从今往后,凡我大明子民,皆为朕之赤子,普天之下,再无贱民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