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新政开始,富商都疯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另,衙役旧制,弊病滋深,扰民甚矣。”
    “今尽纳其入官员管理体系,严加约束,依朝廷法度行事。”
    “各级官府,须于大明银行开设国库,收支分明,凡开支、收入,皆入账册,清白可查,以杜贪墨之风。”
    “朝廷更兴教育,修水利,建农田,植树造林,务使子民有学可上,田地丰饶,水旱无忧,林木葱茏,惠及后世。”
    “凡后所述,皆为富民强国的长久之计,皆臣工皆当奉旨遵行,布告天下,勿怠勿违。钦此!”
    圣旨一经颁布,霎时间,天下为之震颤。
    先前,众人皆以为朝廷召集天下大儒入京,商议新学与新政的大事,新政的推行,定会在此番议论之后方才展开。
    一些暗中反对新政的人,甚至心存侥幸,期盼朝廷在公开辩论后,或许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新政未必能顺利施行。
    然而,谁也未曾料到,想象中新学与新政的激烈争辩尚未拉开帷幕,皇帝便雷厉风行地颁下圣旨,宣布新政即刻推行。
    不过,令许多地主豪绅暗自松了一口气的是,这新政并未如他们先前所恐惧的那般,采取粗暴手段直接没收他们的田产。
    要知道,此前民间流传的谣言可谓五花八门,令人心惊胆战。
    不少好事者怀着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思,将传闻渲染得愈发耸人听闻。
    有的说,朝廷要将天下地主的田地尽数收归国有,再行重新分配。
    有的说,连地主家的宅院、积攒的银两,也一样要重分。
    还有的甚至宣称,连地主家的漂亮丫鬟,也要一并充公,分给广大贫苦百姓,以实现所谓“天下大公”的宏愿!
    这些流言如野火般蔓延,传得沸沸扬扬。
    喧嚣声让无数地主豪绅夜不能寐,惶惶不可终日。
    好在陛下最终颁布的圣旨并未如传言那般极端。
    新政的核心不过是推行“摊丁入亩”,并按照田地多少征收赋税。
    虽说这仍大大触动了他们的切身利益,但与之前那些骇人听闻的“遥传”相比,终究要温和许多。
    最令人意外的是,陛下还特意下旨开设了“股市”,鼓励地主们将田地折价入股,以此谋求新的出路。
    至于这“股市”究竟为何物,乡绅地主们大多摸不着头脑,满脸茫然。
    然而,《大明日报》不遗余力地每日刊登文章,苦口婆心地向他们科普宣传。
    报纸上言之凿凿,称股市乃是聚拢天下财力的大势所趋,那些入股的公司如何经营有方、盈利丰厚,被描绘得天花乱坠。
    总而言之,报纸上信誓旦旦地宣称,股市的收益,远超田地,足以让投资者一夜暴富。
    这些溢美之词倒也并非空穴来风。
    据可靠消息透露,即将上市的公司中,至少包括一家新设立的股份制银行、一家规模宏大的大明百货公司,以及众多制造工坊和远航冒险的商船队。
    朝廷此举,显然意在以实绩佐证宣传,欲借此新政重塑天下格局。
    地主豪绅们虽仍将信将疑,但面对圣旨的威严与报上的鼓吹,心中不免多了几分动摇与期待。
    大明银行自成立以来,已历经数载春秋,地主乡绅们对其早已不再陌生,心中更是洞悉这庞然大物蕴藏的惊人财力。
    能购得银行的股票,成为其股东之一,单是想想便足以令这些乡绅豪族心潮澎湃,个个趋之若鹜,恨不得即刻分一杯羹。
    而大明百货公司,更无需赘言,其名声早已如雷贯耳。
    那是稳稳当当的暴利买卖,货物琳琅满目,门庭若市,财源滚滚而来,令人艳羡不已。
    至于那些工厂出产的商品,同样不愁销路,供不应求。
    地主乡绅们许多都通晓商贾之道,早就因亲眼目睹百货公司货物热销盛况而生出了无尽的贪婪与嫉妒。
    他们通过各种门路四处打探,得知这些商品的造价低廉得令人咋舌,而利润却高得叫人眼热。
    尽管这些消息未必全然准确,却足以在他们心中点燃熊熊欲火,催生出羡慕嫉妒恨。
    与此同时,在朱允熥的精心布局下,探听司悄然肩负起散布消息的重任。
    他们四处放风,绘声绘色地宣扬股市如何日进斗金,购置股票又将如何带来令人瞠目的暴利。
    《大明日报》的宣传攻势自然从未停歇,日复一日地鼓吹着股市的诱人前景。
    然而,总有些人偏爱“小道消息”的神秘与刺激,对官面文章嗤之以鼻。
    朱允熥深谙人心,索性投其所好,命探听司将这些传言编得更生动、更可信,恰到好处地撩拨着乡绅豪商们蠢蠢欲动的心弦。
    而且,一份股票价值不菲,穷鬼们可没有能力参与,这是专属于“乡绅豪商”的财富盛宴。
    据说,也是陛下对广大士绅的“补偿”!
    在这股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