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老朱:咱不会死,只是和你联手演一场大戏!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产筹集更多的资金,其二也正好顺势将他们手中的土地收归朝廷所有。”
    这是他早已想好的办法。
    要在大明开设股市,将地主的土地折算成银钱,变成股票。
    由此一来,地主便顺利转化成了资本家。
    土地也就都收到了国家手中。
    这是风险最小的方案。
    毕竟,单纯的“打土豪,分田地”,革自己的命,是很难行得通的。
    新中国建立后能那样做,是因为那是一个全新的政权。
    领导者本身是无产阶级。
    自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之后,共产主义思想传播,再到新中国成立,社会已经做了漫长时间的思想建设。
    聚集了一大批有共同信仰,志同道合的人。
    可大明面临的是什么情况?
    除了朱允熥自己之外,朝廷的官员,就没有人能理解这一层,更没有人会支持。
    仅靠他一个光杆太孙,就算当了皇帝,那也是行不通的。
    皇帝必须是整个利益阶层的代表,是利益阶层的头,而不能是孤家寡人。
    资本家虽然也很可恶,可相对于封建地主,他们仍然是进步的。
    而且,由于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是自由雇佣关系,不是人身依附关系,国家要限制资本家,打击资本家,其实很容易。
    唯一担心的,只是怕由此而影响经济发展罢了。
    若不是担心这一层,国家收拾资本家,远比收拾封建地主容易。
    即使大明全面进入工业社会,土地也永远是最重要的财富。
    实现人人有地,人人有房,老百姓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不过,股票这一概念,对于老朱来说,还是有些过于复杂了。
    倒不是说,以老朱的聪明,真的就不能理解。
    只是要讲述清楚,需要费很多口舌和时间。
    眼下时间紧迫,朱允熥便没有提及发行股票的事。
    老朱闻言,眼前骤然一亮,道:“这倒是一个好办法。”
    “让他们都入股,朝廷的债务负担,也能大大减轻。”
    “还能趁势收回他们的土地。”
    “不错,不错!”
    老朱又向门口望了一眼,那里仍在吵闹不休。
    “你的法子都不错,但这毕竟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你要做成此事,便要向外发动战争。”
    “记住,只要大明在外面不断打胜仗,并且不亏钱,还能源源不断有银子进来。”
    “那不管你做什么事,朝野都很难反对。”
    通过对外扩张来解决内部矛盾?
    老朱不愧是老朱。
    一针见血。
    这一条,倒是与朱允熥心中所想,不谋而合。
    而且,大明的工业要发展,需要广阔的市场,以及大量的原材料。
    这些都需要海外的支持。
    中原大地,虽然地大物博,但其实又是一个资源很贫乏的地区。
    比如说,造轮胎的天然橡胶。
    在石油化工技术还没有被攻克的时,天然橡胶便已广泛运用。
    然而,中原却缺少制作天然橡胶的树木,气候环境也不适合这类树木生长。
    其他的各种资源就更不用说了。
    就是大明之前普遍使用的白银,也极为稀缺。
    严重依赖于从海外流入。
    只不过,封建社会朝廷的管理能力太弱,对于这一点,竟然一无所知。
    每年有多少白银流入,多少白银流出,官府都没有记录,朝廷两眼一抹黑。
    市场就更不用说了。
    大明制造局的技术进步后,大规模生产的效率提高了很多倍。
    生产的商品,是需要销售出去的。
    相比于大明的国内市场,整个蓝星世界无疑是一个广阔的市场。
    “皇爷爷,孙儿记住了。”朱允熥嬉笑道:“皇爷爷现在也不反对大明对外开战,征伐海外了?”
    老朱哈哈大笑道:“从前咱不想远征海外,是因为那些地方,隔山隔水,物资运不回来。”
    “大军劳师远征,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计其数,死伤的将士,更是血流成河,生灵涂炭。”
    “除了让君王得到了一个开疆拓土的好名声之外,一无用处,咱当然反对。”
    “甚至,因为距离太远,驻军费用高昂,防守不易。”
    “纵使打下来之后,用不了多少年,又会丢掉。”
    “死了成千上万的人,费了数不清的财力,到头来,全是一场空。”
    “咱当然要反对!”
    “你之前说,从前商周也不过是一隅之地,后来通过分封,不断向外开疆拓土,才有了今日的中原大地。”
    “这的确是向外征战,向外扩张的结果。”
    “要不然,炎黄子孙,恐怕还困守在黄河边上一块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