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吉垣是朱元璋身旁最亲近的内侍,伴随多年,忠心耿耿。
朱允熥对他的脾性了如指掌,此人谨小慎微,绝无半点僭越之心,更遑论主动提出出宫这等大胆的要求。
除非……这番话背后有老朱的授意,或至少得到了他的默许。
换言之,真正想要离开内宫的人,并非吉垣,而是自囚深宫的老朱。
对于此事,朱允熥并非毫无准备。
他心中早有盘算,甚至可以说,他迅速力推新政,雷厉风行地整顿朝纲、振兴民生,其中一个隐秘的动机,便是希望能让老朱能卸下心头重担,不再为大明江山的安稳而日夜忧虑。
若能早日请老走出那幽闭的内宫,或许能为他多添几载寿元。
毕竟,一个人若长年囿于狭小之地,与外界隔绝,心境难免郁结,久而久之,身体也必受损耗。
朱允熥低头沉思,脑海中不由浮现出老朱那张饱经风霜的面容。
他暗自估算,若按照史书记载的年月推断,老朱在世的日子已然无多。
然而,自从大明科学院创立以来,医药之术突飞猛进,诸多治疗疾病的新法层出不穷,或许真能为太祖延年益寿,改写天命。
可要让老朱重现于世,堂而皇之地走出内宫,绝非易事。
此举无异于向天下宣告,当初所谓“驾崩”是假的。
这就需得向天下一个令人信服的交代。
这不仅关乎皇室威严,更牵扯到朝野上下的稳定,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轩然大波。
因此,每一步都必须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朕知道了。”朱允熥很快收敛了心绪,脸上恢复了往日的从容。
“此事重大,朕自会妥善斟酌。”
徐妙锦闻言,秀眉微挑,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她瞥了朱允熥一眼,似想从他波澜不惊的神情中窥探出些许端倪。
一个老太监不过提及想离开封禁的内宫,怎会引得皇帝如此慎重对待?
此事背后,定有她尚未洞悉的隐情。
身为徐达之女,徐妙锦自幼耳濡目染,见惯了朝堂上的风起云涌,深谙有些事不可深究,能装糊涂便装糊涂的道理。
她聪慧过人,也知分寸,当下并未多问,只是轻轻点了点头,敛下眼帘,掩去那抹探究的目光。
朱允熥也心有所思。
两人相互拥抱着,却皆不再言语。
就在此刻,一名内侍从远处疾步而来,脚步匆匆,脸上带着掩不住的激动。
待他看见草地上斜倚的皇帝与身旁的贵妃,忙不迭地俯身跪下,声音因兴奋而微微颤抖:“陛下,大喜!真是天大的喜事!”
朱允熥微怔,随即挑眉,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何事让你如此失态?快说来听听。”
那内侍抬起头,难掩喜色,急声道:“启禀陛下,郑和郑大人率队归来了!”
“什么?”朱允熥一惊,身子猛地从柔软的锦毯上弹起,动作迅捷,哪还有方才的慵懒之态。
他凝视着内侍,似要确认这消息的真假。
徐妙锦也微微侧身,秀眉轻扬,眼中流露出一抹诧异。
过去数年间,朱允熥倾尽心力推动海外探险,力图使大明的百姓将目光投向那未知的广袤天地。
起初,是那些家财万贯的勋贵与豪商率先响应朝廷号召,凭仗雄厚的财力组建船队,怀着敢为天下先的豪情,扬帆远航,踏上了探索异域的征途。
紧接着,皇亲国戚们纷纷加入这场逐梦天涯的冒险。
藩王分封海外的举措,更是将这股出海热潮推向了顶峰。
《大明日报》如同一扇敞开的窗牖,将海外的奇闻异事源源不断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从那些光怪陆离、令人叹为观止的异邦风情,到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再到隐藏在浩瀚大洋彼岸、仿佛无穷无尽的财富机遇,无不令人心潮澎湃,魂牵梦绕。
当然,报纸也坦诚告诫天下,海外诸多地域仍是一片蛮荒,尚未开化,与大明的繁华盛景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那片广袤土地下潜藏的无数宝藏,宛如暗夜中的明珠,绽放出令人无法抗拒的璀璨光芒,吸引着无数人趋之若鹜,视其为通往富贵荣华的坦途。
在朝廷这般声势浩大的倡导之下,民间迅速掀起了一股席卷四方的出海热潮。
市井街巷间,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百姓聚在一起,眉飞色舞地谈论着远方的传说。
无数胸怀壮志的冒险者,满怀憧憬地加入勋贵豪商的船队,乘风破浪,驶向那片充满未知的大洋深处,追逐着足以改写命运的机缘。
他们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仿佛只要踏上征程,就能将梦想握在掌心。
然而,理想虽如星辰般璀璨,现实却往往冷酷无情。
更多的人心中仍存疑虑,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