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新学之争!立场鲜明与明哲保身!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是一心帮你解围。你虽说从前做过官,可那都已经是几年前的老黄历了。
    常言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
    如今新君在位,整个朝堂早已物是人非。
    你刚入京城,对朝堂当下的局势全然陌生,这个时候,本就该先沉下心来,仔细观察朝廷的一举一动,待把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后,再斟酌该如何发声。
    可你倒好,一上来就迫不及待地发表高见,这般行事,分明是对为官之道一窍不通。
    真想不到,解缙你名动天下,在学识文章上堪称大家,可在这人情世故、官场门道上,竟是如此糊涂不明智之人。
    照你这样为官,又怎能在朝堂之上长久立足呢?
    他这般想着,心底渐渐泛起丝丝寒意,退意悄然萌生。
    起初,他满心想着与解缙结为好友,能抱住这根“大腿”,说不定就是自己日后扶摇青云的“依仗”。
    可如今,形势急转直下。
    他的想法瞬间改变,满心盘算着是不是该远远避开,免得被这“莽撞”的解缙牵连,惹祸上身。
    但刚想抬脚离开,他又猛地顿住。
    转念一想,解缙毕竟是天下闻名的大儒。
    在学界,官场都有着深厚的人脉与影响力。
    若能成功攀上他这层关系,对自己往后的仕途,学业,那可有着莫大的助益。
    今日这般难得的机会摆在眼前,若是轻易错过,实在心有不甘。
    一时间,他只觉左右为难,像被定在了原地,举棋不定起来。
    就在这书生内心天人交战之时,解缙已清了清嗓子,再度开口。
    “圣人之道,天下大公!”
    “解某私以为,方希直所讲授的新学,取法于天地间至高无上的大德,体悟阴阳调和的大同至理,精准切中了圣人的本意,乃当之无愧的圣人之道。”
    他这一出言,立场便十分鲜明。
    众人望向解缙,眼神各异。
    而那名原本就举棋不定的官宦子弟,此刻心中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尽管方孝孺的新学,在底层百姓群体里,收获了诸多称赞与叫好之声。
    那些穷苦书生,更是为了新学奔走相告,兴奋不已。
    总体而言,支持新学的人不在少数。
    然而,在官场上,那些饱读诗书,深谙权谋的官员,以及富可敌国的豪商巨贾们,乃至掌握帝国基层权力的大量乡绅,几乎没有几人认可方孝孺的言论。
    即便是那些武将勋贵,他们虽不通圣人经典中的微言大义,但一听闻方孝孺的理论是要将天下的田地和财富均分给天下之人,也都一个个破口大骂。
    新政与新学之争,牵涉的利益群体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其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超乎想象。
    任何人一旦卷入其中,稍有不慎,便会坠入深渊,落一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别看当下新学势头看似汹涌澎湃,可仔细思量,若没有官僚阶层的大力支持,仅仅依靠以方孝孺为首的一群手无实权的读书人,以及一群毫无根基的贫民百姓,真的能够成就一番改天换地的大事吗?
    这名官宦子弟对此并不相信。
    此番陛下降旨,召天下贤良入京,商讨新政与新学之事,朝堂上的官员们早已暗中四处串联活动,私下达成共识,誓要在朝堂之上,给方孝孺一个下马威,将新学这股所谓的“歪风邪气”彻底镇压下去。
    以他对朝堂权力运作的理解,这么多官员联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而这解缙,刚刚踏入京城,全然不思如何明哲保身,竟公然站到了方孝孺那一边,这不是自寻死路又是什么?
    官宦子弟想到此处,心中一阵发凉,暗自摇头。
    罢了罢了,自己还是离他远一些为妙。
    别再想着去套近乎、拉关系了。
    省得他日上断头台的时候,鲜血溅到了自己身上,惹来无端灾祸。
    他这般想着,脚下不自觉地悄悄往后退去,身形一转,就要往茶馆外走去。
    就在这时,他眼角余光不经意间一扫,发现在茶馆幽暗的角落里,坐着两个人,正悠然地喝着茶。
    官宦子弟的目光在其中一人的脸上定格,不由得身体猛地一愣,双眼瞳孔骤然放大,似是看到了什么本不应该出现的人……
    ……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