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万事俱备,只欠……一死!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久仰解先生大名,对先生才学倾慕已久。”
    “有些事,想问一问解先生。”
    “此处人多嘈杂,不知先生可否移步楼上雅间,容在下借一步说话?”
    此刻,他心中仍存疑虑,想着再细细试探解缙的底细。
    这茶馆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解缙又正处于众人瞩目的焦点,众目睽睽之下,实在是多有不便。
    谁料,解缙听闻此言,目光淡淡地扫了他一眼,竟轻轻摇了摇头,语气平淡却不失礼貌地说道:“这位兄台,咱们似乎素昧平生。”
    “兄台若有何事,不妨就在此处直言吧。”
    朱允熥微微一怔,随即哈哈大笑:“解先生果真是个妙人啊!”
    笑罢,他收敛神色,正了正身子,说道:“既然解先生如此说,那我便直言不讳了。”
    “解先生方才提及陛下支持新政与新学,又言陛下心存顾忌,担忧引发朝局动荡,所以尚未降下明旨。”
    “可如今陛下旨意未下,先生却这般直接点破,这岂不是会打乱陛下的全盘计划?”
    “解先生难道就不怕陛下知晓后龙颜大怒吗?又或者……”
    朱允熥微微眯起双眼,目光如炬的盯着解缙,一字一顿道:“解先生本就是借着支持新政新学之名,行破坏之实?”
    平淡的声音,却自有杀伐之气如刀挥出。
    解缙并未即刻作答,而是缓缓端起青花瓷茶杯,轻轻揭开杯盖,以优雅之姿轻抿了一口茶,动作不疾不徐。
    此时,杨士奇也悄然走来,站到了朱允熥的身后。
    解缙身旁,两名仆役满脸怒容,如恶狼般狠狠地瞪着朱允熥,似在无声的叱责他竟敢质疑自家主人的一片赤诚用心。
    “我此番进京,本就怀揣着必死的决心。”解缙轻轻放下茶杯,语气低沉而又平静。
    那声音极轻,仿佛生死于他而言,真的不过是如风中柳絮般无关紧要的小事。
    朱允熥瞳孔猛地微微一缩,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色,转瞬复为平静。
    脸上神情仍是古井无波。
    他看着解缙的脸,观察着他说话时的神色变化。
    “当今天子,学究天人,博通今古,其才情之高,学问之渊博,绝非寻常人所能望其项背。”
    解缙并未急着解释,而是话锋陡然一转,谈起了当今天子。
    “解某自幼便被乡邻赞为聪慧过人,神童之名在乡野间广为流传。”
    解缙微微仰头,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自傲。
    “这一生,我阅人无数,自以为世间庸庸碌碌之辈如过江之鲫,才情高绝者则凤毛麟角。”
    “然而,当今天子却截然不同。且不说他的诗词文章光耀千古,武功治世功盖万世。”
    “单论他所开创的科学一门,可谓是浩瀚深邃,无所不包,能洞悉万事万物的本质与根源,直指其本意。”
    解缙眼中满是惊叹:“以天子这般年纪,解某私下以为,天子定是生而知之的天纵奇才。”
    “不然,实在难以想象,这世间怎会有人拥有如此超凡的才情与能力!”
    “上天降此等天子于大明,实是我大明千千万万百姓之福。”
    “只不过……”
    解缙说到此处,微微顿住,伸出右手,张开五根手指,晃了晃,道:“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你看这五根手指,长短不一,各有其用。”
    “当今天子虽聪慧绝顶,心怀远大志向,文治武功皆堪称千古帝王中第一人。”
    “但他太聪慧了,少年老成,行事过于谨慎,有时不免错失一些良机。”
    “譬如,当下的新政与新学之事。”
    他的语气,陡然间锐利如出鞘之剑,划破空气。
    “解某身为读书人,自小饱读圣贤经典,心中一直怀辅佐君王、治理天下之志愿。”
    “若明知君王有所不足,却畏首畏尾,不直言进谏,而在一旁袖手旁观,那我解缙又怎配自称圣人弟子?”
    “自古‘武死战,文死谏’。”
    “解某之前也曾在朝中为官,深受朝廷恩泽。”
    “更何况此番承蒙陛下不弃,召我进京,共商新政新学之事。”
    “为报君恩,为天下百姓,为不负圣人教诲,解某自当将生死置之度外!”
    他越说越激动,语速愈发快了起来。
    说到此处,猛地端起面前的茶杯,仰头将杯中的茶水一饮而尽。
    “陛下开创科学一脉,建工厂,办银行,兴教育,使大明风气焕然一新。”
    “对外则平倭寇,伐北元,定南洋,战功赫赫。”
    解缙的脸上浮现出钦佩之色,细细历数着陛下的诸多功绩。
    “陛下的种种举措,足以功盖千秋。”
    “那些不明就里的外人,还以为陛下行事冒进,胆大妄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