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大改革!永盛新政!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首先进去的是杨荣、杨士奇、姚广孝、夏原吉以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尚书王佐。
    几人见礼之后,朱允熥便道:“皇爷爷曾经有言,本朝再不设丞相之职,后世有敢言立丞相者,立斩不赦。”
    “自此之后,六部便直接向皇帝禀报。”
    “皇爷爷勤政,国家大事,从不懈怠。”
    “但自朕担任储君监国时起,便先后新成立了邮传部,法部,税务司。”
    “再加上职权极重的大明制造局,大明科学院,大明银行,大明日报等。”
    “时至今日,咱大明早已不止是六部了。”
    “朕要锐意革新,将来说不得还要新设更多的部门。”
    “这么多的部门,事务繁重,朕一人难以处理。”
    “朕决定,自即日起,设政务处,协助朕处理国家事务。”
    “凡国家政务,除军国大事外,皆由政务处处置。”
    “若有军国大事,需地方官员或各部委协调的,亦由政务处牵头。”
    “朕若有旨意,政务处依旨意而行。”
    “朕若无旨,政务处自行决断。”
    “你们几个,德才兼备,都是朕所器重之人。”
    “詹徽、王佐,你二人更是朝中的老人。”
    “首批进入政务处的人,便是你们六个了。”
    “政务大臣,总领百官,授一品衔,自即日起上任。”
    这是朱允熥首先要进行的第一项改革。
    权力从来不会出现空白。
    丞相制度持续千年,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
    废了丞相,仍然有内阁。
    废了内阁,还有军机处。
    说白了,大明王朝的疆域如此之大,每天需要处理的事务不计其数。
    仅凭皇帝一人,累死也处理不完。
    必须要授权让别人协助。
    他之前让通政司将收来的奏章编制成简略的报文,固然是一个办法。
    但那也只是节约他看奏章的时间。
    事情还是要人去办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人去监督,去持续跟进。
    如果无人监督处理,便极有可能出现他做了批示处理,下面的人根本不办的情况。
    何况大明的工业化正在快步推进中。
    各项体制也在不断的完善。
    相比封建农业国家采取无为而治,能不管便尽量不管的治国之策,工业国家却是万万也行不通。
    国家对社会的治理只会越来越深入,也会越来越复杂。
    需要处理的事务,将增加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
    设置政务处,就很有必要了。
    不过,为了防止政务处的权力过大,朱允熥也早就做了限制。
    首先,就是一旦有他的圣旨,政务处便只能跪受听旨,不能自行处理。
    从这一点上说,政务处更像是清朝的军机处,而不是大明的内阁。
    只有在他没有下达圣旨的时候,政务处才能自行处置。
    其次,相较之军机处能处理这军国大事,政务处的这项权力,也被朱允熥给限制了。
    只有协调军国大事的权力。
    简而言之,就是国家进行对外战争的时候,有些事情,会需要地方官府配合,协调,这时候,政务处才能介入,重要工作也就是帮助军队处理一些地方事务。
    类似的还有征兵,安排退伍的士兵等等。
    政务处既不能指挥军队,也不能任免军队的将领。
    再加上政务处不是像丞相一样,一人独揽,而是多人共同商量决定,权力也就得了更多的制衡。
    为此,朱允熥还特意将詹徽,王佐这两位老臣也安排进了政务处。
    一则是安定朝廷老臣的心,免得他们担心新天子上任,将原来的官员都给换了,因此而无心工作。
    二来嘛,经过之前的事,朱允熥也慢慢意识,朝廷官员必须有不同的派别。
    若官员们都是一派,大家团结一心,那他这个皇帝就很容易被架空。
    詹徽,王佐在政务处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
    他们与杨荣,杨士奇等人,明显不是一个派别。
    至于品阶,朱允熥倒是很大方的直接给了他们一品官职。
    既然让政务处总领百官,处置政务,那无论给他们多小的官职,他们都会成为举足轻重的朝堂大臣。
    用不着玩什么位卑而职重的游戏。
    另一方面则是,朱允熥很真切的感到,当了皇帝之后,就和大臣们有了天然的隔阂。
    他不能再和大臣们打成一片。
    就好像是前世的班主任和学生的隔阂一样。
    学生终究是学生,老师始终是老师。
    帝王和臣子之间的隔阂,比老师和学生之间还深得多。
    这种隔阂既能维护帝王的威严,但又因为距离感的存在,让帝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