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道:“应天府衙门,本就肩负京城日常治安之责。”
“此前政务处早有严令,国法无情,不分贵贱。纵王子犯法,亦与庶民同罪。”
“国舅家人若有犯法行径,应天府衙门责无旁贷,理应处置。监视其同党或幕后主使,更是在你们的职责范畴之内。”
说到此处,杨士奇话锋陡然一转,双眸盯着沈肃白,缓缓道:“当然,倘若你不愿接手此事,本官也不强求。”
“本官这便以政务大臣兼左都御史之名,写一封手书,你身为应天府通判,不能体察民情,致使恶霸横行街头茶馆,欺压良民百姓,即刻停职,回家听候参劾。”
“如此倒也能置身事外,保全自身。”
沈肃白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短暂的惊愕后,他“扑通”一声慌乱地跪地,连声道:“卑职绝无此念!是卑职言语鲁莽,失了分寸。卑职这便安排人手,一定将此事办得周全妥当,还请杨大人放心。”
身为应天府通判,沈肃白平日里与京城权贵频繁周旋,早练就了一身八面玲珑,圆滑世故的本事。
但凡遇事,他第一反应便是能躲则躲,能推则推,绝不愿轻易拿主意,担责任,久而久之,这已然成了他的行事习惯。
杨士奇方才这一番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醒了这位通判。
国舅身份何等尊贵,若非事态严重,杨士奇怎会贸然下令监视国舅?
再者,若真要对国舅进行暗中监视,锦衣卫密探、检校、探听司,乃至刑部的缉盗司、刑侦处,哪一个不是比应天府衙门更合适?
为何偏要让他应天府衙门的差役来办?
这看似反常的命令背后,必然隐藏着更深的缘由。
还有,杨大人口中说要保密,却在茶馆内,当着外人下达指示,这保的哪门子的密啊?
真是杨大人的疏忽,还是另有原因?
……
若此事牵涉朝堂权力争斗,在这关键时刻,他必须明确立场,毫无推诿的余地。
毕竟,两边倒的墙头草,最终只会落得两面不讨好的下场。
沈肃白暗自思忖,既然杨大人敢下此令,想必至少有七八成的把握。
况且,他如今也没有太多选择。与其犹豫不决,倒不如当机立断,紧紧抱住杨大人这棵“大树”。
然而,对于沈肃白这看似“识趣”的投诚之举,杨士奇却未予理会。他只是神色冷峻地一甩衣袖,头也不回地大步走出了茶馆。
留下沈肃白呆呆地跪在原地,望着杨士奇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待杨士奇离去,沈肃白这才慢慢从地上站起身来,神色间还带着几分未褪去的惊惶。
此时,一直在一旁目睹全程的茶馆掌柜满脸好奇,赶忙凑上前,轻声问道:“刚刚那位,便是政务大臣,左都御史杨大人?”
沈肃白低声应道:“正是此人。”
“原来是杨大人,怪不得这般硬气,连国舅爷都不放在眼里。”
茶馆掌柜小声嘀咕着,脸上却满是疑惑,喃喃自语道:“怪哉,听闻杨大人与国舅爷向来关系匪浅,怎的如今看着却似有龃龉?”
沈肃白眉头一皱,狠狠瞪了茶馆掌柜一眼,厉声道:“你又不在朝堂为官,知晓些什么?这等朝堂秘辛,岂是你能妄加揣测的?”
茶馆掌柜脸上一红,尴尬地赔笑道:“大人教训得是,小人多嘴了,实在不该胡乱言语。”
平日里,他这茶馆往来之人众多,三教九流皆有,喝茶之际,众人总爱对国家大事高谈阔论,仿若自己能主宰乾坤。
身为掌柜,日日耳濡目染,久而久之,竟也觉得自己对朝中局势洞察入微。
毕竟,来茶馆的既有普通百姓,也不乏豪门子弟,商贾巨富,还有大量的读书人,甚至有从官场退下来的官员,这些人言谈间常提及所谓的“朝堂内情”,听得多了,茶馆掌柜便自认为对朝堂之事了如指掌。
可今日亲见杨大人对国舅的态度,与之前听到的传言大相径庭,这才惊觉,那些平日里夸夸其谈的豪门子弟,自命不凡指点江山的读书人,甚至一些低品级官员,所言未必就是朝堂真相。
茶馆掌柜一边暗自懊悔多嘴,一边仍按捺不住心中好奇,犹豫片刻,又问道:“杨大人,在朝堂之上地位定然尊崇无比吧?”
这是明知故问,实在是刚刚的情形有些“反常”,让他忍不住再确认一番。
沈肃白此刻满心烦躁,正为杨士奇交代之事忧心忡忡,又被茶馆掌柜这般纠缠,顿时怒从心起,满脸不悦地斥道:“那还用说!”
“国舅爷虽身份尊贵,却不涉朝堂实务。”
“陛下轻易不会明发谕旨,朝堂政务皆由政务处主持。”
“杨大人身兼政务大臣与左都御史之职,深得陛下信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我这个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