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处罚,权力的根本!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要不然,若他们仗着是本宫的亲信,以为自己是为了本宫好,就再敢来欺骗本宫,干涉本宫行事,那就休怪本宫翻脸无情。”
    “到那时,本宫就算再不舍,也只能学诸葛丞相挥泪斩马谡了。”
    ……
    杨荣心中一凛。
    朱允熥的处罚,不可谓是不重。
    看来,他们做的事,是真的触碰到太孙殿下的逆鳞了。
    也对。
    上位者最忌讳的事,便是下面的人联手欺骗自己。
    若不是看他们也是一片苦心,且素来忠心,又是太孙殿下的心腹,办事得力,才会这般处置。
    换了别人,处罚只会更重。
    当然,也只有他们这么亲信会给朱允熥做这样的“安排”,其他人既不敢,也不会如此。
    对于那些不希望朱允熥做储君,当皇帝的人来说,他们巴不得朱允熥绝后,才不会给他安排什么女人呢。
    “谢太孙殿下,学生再也不敢。”杨荣连忙谢恩,又道:“学生必将太孙殿下的忠告,如实转达。”
    朱允熥轻轻点了点头。
    心里也开始反思起了自己的过错。
    这件事,背后有两个原因。
    一是臣子对帝王个人私事,尤其是男女之事的干涉。
    这是历朝历代传统,非一朝一夕能改变。
    真要改变,也要等待时机成熟,而不是冒然行事。
    绝不能直接下令说,我以后的婚事,我找不找女人,找什么样的女人,你们都不要过问了……
    这只会引来满朝反对。
    包括他自己的亲信,都会激烈反对。
    但这一条,又必须要变。
    这并非单纯是朱允熥不喜欢别人干涉自己的婚事,而是因为权力。
    干涉上位者的私事,看似是为了朝局,但实际上,也是一种很大的权力。
    大臣能以此来“安排”皇帝,这就是一种隐形权利。
    自古以为,文官们不正是通过这一条,来“掌控”皇帝的吗?
    朱允熥要想真正做到大权独揽,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让自己能随心所欲的决定自己的婚事,而不是受到操控和钳制。
    此事也不能操之过急,只能徐徐图之。
    另一个原因,则是他手底下用的人,似乎都是同一派系。
    彼此之间没有纷争,没有矛盾。
    这样做的好处是,大家能同心协力,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很容易拧成一股绳。
    可坏处亦是明显的。
    那就是遇到什么事情,下面的人可能越开上位者,自行商量决定。
    自古帝王驭人,往往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
    朝廷重臣若是都和和睦睦,那他们对帝王的权力,反而会产生严重的威胁。
    将相不和,派系纷争,会受到皇帝的斥责。
    但实际上,皇帝的心中,是很乐意见到这一幕的。
    有时还会故意引导群臣之间争斗。
    这便是权力之术,亦是驭人之道。
    朝廷的党争,在很多时候,都是皇帝故意放纵,甚至是引导的结果。
    就连英明于老朱,也明确说过与朱允熥说过,他的朝堂上,有以自己老乡为首的淮西勋贵和以刘伯温等文人为首的浙党集团两股势力。
    他们之间的对立和争斗既是天然的利益诉求不同,也有老朱引导,挑拨的功劳。
    虽然如今浙党集团的首领刘伯温已死,淮西勋贵的首领胡惟庸亦被老朱杀掉,但文人和武将两股政治势力对立的朝廷格局,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老朱分封的藩王,则是大明朝堂的第三股强大势力。
    有三股势力彼此平衡,彼此制约,皇帝才能居中协调,掌握大权。
    这个道理,朱允熥并非不懂。
    只不过,在他看来,自己手下就这么一点亲信,用不着在他们当中再分什么派系。
    团结一心,才能办成大事
    但如今看来,他大势渐渐已成,必须在自己在手下,培养不同的政治派系了。
    否则,以后类似的事情,难保就不会再发生。
    这与他用什么人没有啥关系。
    无论是用谁,只要下面一团和气,没有尖锐而激烈的矛盾,他们就能自己商量决定事情,不需要请示上位者。
    只有下面彼此斗争,彼此牵制,才需要上位者裁决。
    任何一方试图单独行事,都会被另一方阻止。
    这件事是一个警醒。
    培养不同派系的亲信势力,必须要提上日程了。
    朱允熥心中开始谋算,勋贵与自己本就是一体,但他自掌权以来,一直将勋贵放在一旁,并不启用。
    原因自然是勋贵集团的人,太难以驾驭。
    尤其是在自己威信还不够的时候。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威势已成,后面就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