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成,恐致天下大乱!百姓见女子为官,必生轻慢之心,孝悌之道崩毁,家国何安?”
一时之间,十余名大臣接连跪谏,声浪如潮。
林氏却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一本蓝皮册子,高举过顶:“诸位口口声声‘纲常伦理’,可曾记得十年前,江西提学使周文渊因拒绝录取一名姓陈的女子,将其文章焚毁,并写下批语:‘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曾记得此人三年前收贿三千两白银,助富商之子冒籍应试?这些事,我都记在这里。”
她将册子掷于殿中:“还有你们??吏部郎中赵元礼,曾私下言‘妇人识字便是祸根’,可你自己家中女儿却偷偷拜入梅岭书院,去年还考取了甲等策论!你说该不该查?”
众人面色煞白。
皇帝端坐龙椅,目光扫过群臣,冷冷道:“尔等平日里满嘴仁义道德,背地里却贪赃枉法、欺世盗名。如今竟敢在此大谈礼法?朕看你们谈的不是礼,是权;不是义,是私!”
他猛然起身:“准奏!自今年起,三年一度,开设女子科举,由梅岭书院主持初试,礼部协办复试,朕亲自主持殿试!”
圣旨既下,百官噤若寒蝉。
三日后,林氏启程南下。
送行之人寥寥,唯有裴承志一身便服,牵马候于城门之外。他手中捧着一只漆盒,递上前:“这是我父遗留的轮台军令印模。若您在南诏遇险,可用它调动西域旧部残存的五百死士。”
林氏接过,郑重收入行囊。
“保重。”裴承志低声道,“若南诏敢动您一根头发,我不惜引兵入境。”
她笑了笑:“别冲动。我现在不只是一个人,我是千万双眼睛看着的希望。”
马车驶出长安,黄沙漫道。
一路行来,林氏并未轻装简行。她带上了整整十车书籍,其中既有《监察法典》《民诉录》,也有梅岭书院女学生们亲手编写的《女子治政十策》。更有甚者,她还携带了一套特制印版??可在当地印刷汉文律令,传播大唐制度。
进入南诏边境当日,迎接她的并非王室仪仗,而是一座戒备森严的行宫。南诏王遣使宣称:“贵使身份不明,需先查验文书,方可入都。”
林氏冷笑,命人展开圣旨,朗声道:“我乃大唐皇帝钦命和亲使团总管,代行公主职权,携婚书、聘礼、律令、典籍而来。若南诏无意修好,请即刻退回使者,关闭边境。否则,便是背信弃义,视同宣战。”
对方使者脸色变幻,终是退让。
然而,入宫当晚,一场宴席便显露杀机。
酒过三巡,南诏宰相忽然起身,举杯笑道:“久闻大唐女子才情冠绝天下,今日得见林大人风采,果然不同凡响。不如请大人当场赋诗一首,以证盛名?”
话音未落,数十双眼睛齐刷刷盯向她。
林氏不动声色,举杯回应:“既然相国有兴,我便献丑。”
她放下酒杯,提笔蘸墨,在宣纸上挥毫疾书:
>**山高月小水茫茫,
>蛮烟瘴雨锁宫墙。
>若问忠魂归何处,
>一点青鸾照大荒。**
写罢,她将笔一掷,目光扫过全场:“这首诗,送给那些躲在暗处、妄图操控两国政局的小人。你们以为换了个地方就能逍遥法外?可惜,青鸾卫的脚步,从来不分疆界。”
席间一片死寂。
数日后,林氏开始巡视南诏各地。她走访村落,查看赋税,询问百姓疾苦,每到一处,便张贴告示,宣布“凡受官吏欺压者,皆可赴使团申诉,大唐将代为追责”。短短半月,竟有上千人前来控诉地方豪强侵占田产、强征劳役之事。
她一一记录,命人抄送南诏王庭,并附言:“此等恶行,若不惩治,贵国何颜与大唐结盟?”
南诏王震怒,下令彻查,连罢三名郡守。
与此同时,她暗中联络南诏宫廷中的汉人婢女、被贬谪的文官后代,以及曾留学长安的年轻士子,组建起一支隐秘的情报网。这些人大多饱受本地贵族压制,早已心向大唐。
一个月后,她终于找到了关键人物??南诏王妃的贴身侍女阿?。
阿?原是被掳掠来的蜀中孤女,通晓汉字,读过《女诫》,却因反抗贵族逼婚而被打入冷宫。林氏派人救出她,并亲自教授律法知识。
“你想报仇吗?”她问。
阿?泪流满面:“我想让这片土地上的女人,不再被人当作货物买卖。”
林氏握住她的手:“那就跟我一起,点燃第一把火。”
不久之后,南诏皇宫突然传出消息:王妃病重,临终前留下遗言,称“愿以己身为祭,唤醒国人良知”,并附上一篇《南诏妇人血书》,痛陈贵族妻妾制度之残暴、女子不得读书之愚昧、民间溺女婴之惨状。
此文一经公布,举国震动。
更令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