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受伤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迎请真龙降世,重建儒家正统”。当晚,一辆不起眼的青帷马车悄然驶入其居所,停留半个时辰后离去。
    追踪的青鸾卫认出驾车之人??竟是当朝太子太傅、理学大家**程景元**!
    此人表面清廉刚正,曾多次公开称赞女子科举“顺应时势”,实则暗中联络旧党,妄图借“复礼”之名废黜现任太子(因其母出身寒微),另立一位由世家扶持的皇子。
    林氏将证据封存,暂不呈报。
    她知道,此刻揭发,只会引发朝局动荡,伤及新政根基。她要等一个时机??一个能让所有人看清真相、却又无法反扑的时刻。
    腊月十五,皇帝驾临梅岭书院,亲自主持首届女子科举殿试。
    三百二十七名考生齐聚大殿,着统一青灰袍服,神情庄重。林氏作为主考官宣读试题:
    >“昔者孔子曰:‘有教无类’。然千年以来,女子不得入学、不得应试、不得为官。今朝廷开设女科,尔等幸逢其时。请论:何谓公平?制度变革,当以何为先?”
    考生伏案疾书,墨香弥漫。
    三日后,答卷呈上御览。其中一份令皇帝久久不能言语:
    作者是一名来自江南水乡的盲女,由母亲背负千里而来。她在卷中写道:
    >“臣虽不见光明,然心有所向。所谓公平,并非人人相同,而是无论出身、性别、残健,皆有机会走向自己渴望的道路。制度变革,首在破除偏见,其次建立通道。譬如修桥,不仅要架梁铺板,更要让跛者有扶手,盲者有引路之铃。”
    皇帝当场落泪,提朱笔批曰:“此心即道,擢为状元。”
    消息传出,举国震动。
    就在万民欢庆之际,林氏悄然发动最后一击。
    她命阿?携《南诏妇人血书》原件、崔氏替身少年供词副本、以及程景元私会记录,前往洛阳,在那少年又一次公开讲学时,当众揭露一切。
    百姓围聚,听着青鸾卫宣读证据,看着那“崔氏遗孤”在铁证面前崩溃跪地,承认自己不过是被操控的傀儡,而幕后黑手竟是那位德高望重的太子太傅……
    愤怒如野火燎原。
    当日夜间,程景元府邸被愤怒民众包围,砖石如雨。朝廷不得已将其革职查办,牵连二十七名官员落马。
    风浪过后,春雷始动。
    次年春,第一所青鸾义学在岭南开课,学生三百余人,半数为女童。教室墙上挂着一幅画像??不是孔孟,而是林氏站在南诏学堂前授课的模样。
    而在长安深处,一座新的建筑正在拔地而起。
    那是由皇帝亲自下令兴建的“**女子参政院**”,隶属尚书省,专司审议涉及妇女权益、教育、婚姻、财产继承等法案。首任院长,正是林氏。
    她没有推辞。
    上任首日,她签署第一条政令:**凡女子未婚、寡居、离异者,皆有权独立拥有田产、经商立契、起诉争讼,官府不得阻挠。**
    与此同时,裴承志在西北整军备战,以应对吐蕃蠢动;沈知微坐镇中枢,清理六部积弊;千余名青鸾女官散布天下,既是教师,也是监督者,更是变革的种子。
    某夜,林氏独坐书房,烛火摇曳。
    她翻开一本旧日记,是裴承志多年前所写:“吾辈征战沙场,为的是让后来者不必再战。真正的胜利,不在疆土扩张,而在百姓安居、孩童有书可读、女子有路可行。”
    她轻轻合上书页,望向窗外星河。
    风吹檐角铜铃,叮咚作响,仿佛回应着遥远边关的战鼓,也仿佛诉说着山村学堂里稚嫩的读书声。
    她知道,这条路还很长。
    但她也知道,火已经点燃,风再大,也吹不灭。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