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两岁明句读、三岁读经典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袁树方才正在和马融府上最漂亮的小舞女眉来眼去,想着啥时候把这个小舞女骗到手带回家玩养成游戏,骤然听到马融喊他的名字,转过视线,看向了一脸板正的老不修。
    咋的?
    就准你设红纱帐置女乐奢侈享受,不准我揩揩油捞点好处?
    想敲打我?
    第一次正式面授就要针对我?
    袁某人最喜欢和有实力的人交手过招。
    于是袁树微微一笑。
    “老师方才说到左传云:秋,狐突适下国,遇大子,大子使登,仆,而告之曰:夷吾无礼,余得请于帝矣,将以晋畀秦,秦将祀余。”
    看着袁树嘴角挂起的邪笑,马融一阵郁闷。
    这小子难道一边看美女一边还能听他讲经?
    一心二用在这小子身上难道是真的?
    他不死心,继续发问。
    “于此可有疑惑?”
    “无。”
    “那为师有所疑惑。”
    “老师请说。”
    看着袁树一脸坦然的模样,马融决定正儿八经试一试这小子的深浅。
    “传何云夷吾无礼?”
    马融问毕,堂中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袁树身上。
    包括方才与他眉来眼去的小舞女。
    袁树则想了想左传这段记载的前因后果。
    “申生不自明而死,夷吾改葬之,是为无礼。”
    “…………”
    马融有些意外。
    袁树的回答还真是屁股上面挂水壶——有一定水平,甚至和他自己心中的答案都较为接近。
    但是他所得出的感悟是他多年苦学之后抽丝剥茧方才得出,袁树得出如此解答,除了他天资聪颖外加名师指导,似乎也没有别的解释了。
    只是他家传孟氏易,乃今文经家族,区区十岁小童,就算家族有意培养,又如何能对古文经典的左氏春秋如此熟悉,甚至能窥见传文记载之后的奥妙?
    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学问精深的经师深藏于心中的奥妙,一般只传授有天资、能为政的高足弟子,稍微愚笨一些的弟子都没有学到的机会,袁树没有得到他的传授,居然无师自通?
    倒也不是马融没有见识,实在是这段记载背后的水太深,牵扯太大,没有高人指点,几乎不可能在这个岁数就把这潭水给趟明白了。
    而且袁树的这个回答非常隐晦,既没有让旁人清楚的明白自己的意思,又能让有一定能耐的人听懂自己的意思。
    马融顿时升起了浓浓的好奇之心。
    他看了一眼周边众人,见幼童弟子们都是一脸茫然地看着袁树,更别说其余侍者了,于是便放下心来,准备与袁树把话说明白一点,看看这小子到底是不是真的明白了这个事情。
    “术,申生为何而死?”
    “为晋嗣位而死。”
    “何人致其于死地?”
    “献公,骊姬。”
    “夷吾为何改葬之?”
    “为安抚人心耳。”
    “可有成效?”
    袁树稍微想了想,然后点了点头。
    “夷吾先杀里克而后改葬申生,既铲除权臣,又宣布铲除行动到此为止以安抚人心,效果斐然,遂稳坐国君之位,纵有怀异心之人于内外,亦不能动摇之,然不知报恩、反复无常者,纵有通天之能,必不能长久。”
    马融不说话了。
    这四个问题,让他意识到袁树是真的明白这段记载背后的牵扯。
    这小子,是真的把这潭水给趟明白了。
    谁指导他的?
    袁氏的某个神秘学问家?
    袁氏家族内部还有这样愿意钻研学问的大家?
    好吧,就算有,可他才十岁,有必要把这种事情讲得明明白白?
    你袁氏为避祸生存,是否做得太多、太过了?
    让一个孩子了解这些,就算他真的很聪明……
    至于吗?
    马融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实在是这段记载背后的故事过于曲折离奇,且史料匮乏、珍稀。
    他若不是因为得罪邓氏太后而在东汉皇家藏书地东观坐了十几年冷板凳,也不会有那么多时间和那么好的条件博览群书,从而为他全面了解记载背后的真实故事打下基础。
    而在他的记忆之中,袁氏家族并没有在东观工作的族人。
    那么,是袁氏家族的私有藏书揭示了这段真相吗?
    要知道,这简简单单的“夷吾无礼”四个字,可真是牵扯大了去了,不是三两句话能说明白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马融的猜测也没错,但这个事情不是袁树家族内部的某个神秘学者传授给袁树的,纯粹是袁树自己博览群书的结果。
    而博览群书,其实也不是袁树本意的行为,他之所以选择博览群书,纯粹是因为无聊。
    袁树是很不幸的魂穿婴儿派系的选手,来到东汉末年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