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两岁明句读、三岁读经典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从简短的历史记载之中发现异常然后抽丝剥茧追寻真相再毛骨悚然继而大彻大悟的感觉。
    在这其中,“夷吾无礼”其背后的一系列事件其实就很有代表性。
    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袁氏家族对他其实有过一番安排,最先安排他学习的就是《礼》和《春秋》。
    对于今文经学体系来说,《礼》和《春秋》是最重要的两本,《易》、《诗》和《尚书》都只是表面功夫,正儿八经有决定性意义的,就是《礼》和《春秋》。
    通俗一点来说,在今文经学为汉帝国构建的政治生活体系里,《礼》就是宪法,《春秋》则是民法、刑法、婚姻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等一系列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法律法规的综合体。
    作为今文经典传承家族,尽管袁氏家族家传孟氏《易》,可袁氏族学里着重教导的也就是春秋经和礼经。
    袁树学习春秋经的首选自然是今文经学派体系之中的公羊传。
    对于马融的这一问题,公羊传解经的时候是从里克弑君的角度入手的。
    它着重批判里克之死的必然性,顺带着黑了一把过河拆桥的晋惠公,把除了自杀的荀息之外所有人全都骂了一遍,感叹礼崩乐坏的悲惨世界,并没有深入挖掘这件事情的本身。
    公羊传就是站在正统、合乎规矩的角度上解读春秋经,试图以此树立起符合儒家基本道德模式的政治模式,规范君臣伦理,树立君上的威严和地位。
    基本上就没把春秋经当作一本史书去看待。
    所以一开始袁树也就以为这个故事就是那么简单的线性关系,是春秋版的王子复仇记。
    不过因为这个时期古文经学已经在民间大规模流传开,影响力日渐广博,袁氏家族作为有灵活底线的家族,当然不会只让家中子弟学习今文经典。
    更有甚者,袁氏家族都没怎么让自家子弟多么在意今文经典。
    族中子弟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脱离课本,被家里人带着四处交际、结识友人、外出游荡,甚少出现在家里钻研学问的老学究。
    没办法,时代变了。
    二十年寒窗比不得人家送妹入宫、挥刀自宫,士人们被外戚、宦官这“两宫高手”打得头破血流抱头鼠窜,要想生存下去,总得有点长进。
    很多今文经典传承家族都开始利用自身的政治资源走上钻营苟且的道路而非“继往圣绝学”,为了让家族得以传承,更是从小就教导子弟们不要死读书、读死书。
    知识是要有的,见识是要广博的,所以依然要让家族子弟好好儿的读书。
    但是读完书之后,更重要的是读出书中深藏的本意,找寻历史脉络为自己所用,不能读了之后就忘掉。
    族中有学识有见识的人都会在传授子弟学识的时候,不经意间就传授子弟与人交际、钻营苟且之道。
    须知一个篱笆两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三千弟子,孔夫子也不敢周游列国,所以,人脉才是王道!
    袁树作为家中难得出现的“神童”,家族更是生怕他读书太多把自己给绕进去了,结果走了当好学生的歪路。
    所以在他读书的时候,袁逢、袁隗也会不遗余力的传授给他更多的社会现实知识,让他知道书本上写的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培养他的狼性。
    更有甚者,袁逢和袁隗还都鼓励他去做点出格的事情锻炼锻炼胆气。
    比如欺男霸女为非作歹什么的,实在不行杀个人也好,为此还拉着袁树传授击剑、挥刀、射箭、御马驾车的技术。
    袁逢就差直了明白的告诉袁树——好儿子,别看书了,出去欺男霸女为非作歹一下好不好?
    可袁树作为生在春风里长在红旗下的好少年,怎么会做这种事情?
    要不是袁逢是他的便宜老爹,他高低要指着袁逢骂一句【武大郎做生意——你食不食油饼】?
    我什么身份?
    欺男霸女?
    low不low?
    但是所谓胳膊拧不过大腿,当时袁树的两条胳膊都比不上袁逢的一条小腿,为了获得读书的安宁,所以就时不时揍一下袁绍应付了事,把袁绍揍趴下之后继续看书。
    家里长辈发现袁树比起为非作歹还是更喜欢读书之时,还甚是忧虑,再看到袁树暴揍袁绍和许攸的时候一点也不留手,出手犀利,这才相对放松一些。
    别看书看傻了就好。
    只要袁树还愿意揍袁绍,家族就不怎么干涉袁树的自由阅读,于是袁树得以阅读更多的书籍,其中就包括左传。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